四十多度的高温之下,我们从卢克索出发,横渡尼罗河去往西岸的帝王谷。这里是群山间的一座荒谷。极目所见,别说树,连草都没有一根,有的只是漫山遍野黄色的砂岩,反射着刺目的赤道阳光。
近了,渐渐能看见迎面峭壁上长出的建筑,我们于是知道,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到了。神庙上下三层,与荒山一色,浑似从山体上整体开凿而出。石砌的建筑有着水平的顶,正面间隔均匀地挺立着几十根方形立柱,整体横平竖直,十分简洁大气,迎面正中有宽大的石阶从地面通向二层、三层。
哈特谢普苏特于公元前1503年开始执政,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她的外祖父阿蒙霍特普一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她是父亲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女儿,是图特摩斯一世所有子女中血统最高贵也最受宠爱的。她与异母弟结婚,加持了他的血统,令他成为图特摩斯二世。然而图特摩斯二世体弱多病,即位九年即驾崩。哈特谢普苏特的女儿嫁给二世妃子十岁的儿子,令后者成为图特摩斯三世,她自己则成为垂帘听政的摄政王。摄政不久,她便在近臣的支持下,自称太阳神阿蒙之女,加冕为法老,把图特摩斯三世放逐到偏远的军中。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在十九世纪中期被发现时差不多是一片废墟,人们今天看到的是修复重建的结果。神庙中的神像雕塑很残破,壁画内容据说是哈特谢普苏特一生的丰功伟绩,比如远征庞特(今索马里一带),带回大批财宝、香料,移植回穆尔树栽种在阿蒙神庙。可惜画面太模糊破碎,基本看不清。这让我想起前一天去过的卡纳克神庙,那是埃及最大的神庙,前后历时两千多年修建,历代都有所增益,这里闻名世界的方尖碑便是哈特谢普苏特下令建造。那些巨大石碑和雕刻上有许多刀斫的痕迹,明显是人为破坏,被破坏的历史记载的主角基本都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最完整的雕像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虽然做男性法老打扮,面貌仍可见女性的丰润妩媚。
卡纳克神庙的方尖碑
哈特谢普苏特是一个杰出的君主,她统治期间停止了对外战争,清理运河,大力通商,为埃及带来长期的繁荣,为其成为洲际大国奠定基础。在位的最后几年,她将流放的图特摩斯三世召回,将这个集她的庶子、侄子、女婿为一身的人任命为军事统领,于是她的统治结束于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尸身也在此后三千多年间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那场宫廷政变是怎样发生的,只知道夺回王座的图特摩斯三世怀着巨大的仇恨,将女王的形象和名字从一切雕塑、碑文甚至史书中抹去。如果不是后世的商博良破译了纸草文字,让阅读埃及古文献成为可能,今天的人们也许不会知道哈特谢普苏特这个人。
我在有些昏暗、斑驳的女王神庙中四处张望、搜寻,试图找到建筑师的画像。建筑师叫森穆特,史书记载,他是王朝的阿蒙大祭司,哈特谢普苏特青梅竹马的恋人和一生的情人。他终生未娶,辅佐她执政,亲自为她设计、建筑神庙和陵墓,并在神庙中留下了自己的画像。而他的陵墓与她的背靠背,是帝王谷中极少数非王室成员陵墓。当然,我最终也没有找到,很可能我的目光曾扫过那画像,却看不清、认不出。
我走出去,站在神庙第三层前面的平台上。当眼睛稍稍适应了极度耀眼的光线,从这个位置看出去,前方一片空阔苍茫。沙漠的骄阳之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哈特谢普苏特和她的雄图伟业、她的隐秘爱情、她男性装扮下的幽微心曲,就这样永远消失在历史漫天的烟尘中。唯有远处的尼罗河日夜奔流、潮涨潮落,从不止息。
关于作者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图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