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初次游苏州留园,没有为冠云峰的奇秀、涵碧山房的明洁、曲溪楼的雅致所倾倒,却被鹤所内两方精美的花窗惊艳,里里外外盘桓了许久都不忍离去。姑苏何处无园林,园林何处无花窗?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为这两扇窗绝倒,可以说,在初见的一刹那就痴了,欢快,狂喜,震撼,惊叹……那种美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在心中徒呼奈何!
鹤所绿窗
本来只是闲闲步入,霎时间却如见天人,我相信我来得正是时候,在这窗扇最美的时候见到了最美的风景。这是名副其实的两扇绿窗,绿窗春寂静,绿窗夏幽凉。炎热的下午一走进幽暗的廊屋,就被东墙上长方形磨砖窗框内镶嵌的冰裂纹窗格间漏下的一大片绿所染凉。那片绿,在暗红色木质窗格如剪影般的疏朗雕花图案衬托下,是那样的鲜灵明艳,又是那样的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鹅黄鸭绿,柳嫩竹青,人在窗前,绿染袖衣,真个是人窗俱绿。
那是些常春藤长长短短的柔蔓,在墙外绕窗缠绵,却也进退自知,该留白处亦留白,且一枝蜿蜒处叶片大小各异老嫩不一,仿佛自有章法,真的是很难得。也许应归功于园丁的巧手吧,但我更愿意是身在园林里的藤蔓们也懂得风雅,善解人意。
藤蔓对面苔痕满布的粉墙阴有芭蕉数本,从窗内看去七八种绿层层叠翠远近相呼,清风过处,碎影婆娑,一窗的绿都流动起来,廊屋内斑斑驳驳的粉壁也翠色迷离,窗下人已痴,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这就是园林的好罢,那些灵动流美,如花光水影,虚虚实实,亦幻亦真,时常让你如在梦中。在园林梦游,轻飘绵软,凌波微步,不费吹灰之力。古代高逸之士喜作江山卧游,惜纸上烟云,终不能身临其境,莫如缩身进壶天,隐于咫尺山林。园日涉以成趣,片山多致,寸石生情,陶令舆、谢公屐俱可抛至九霄云外,如果想有范儿,亦可以曳杖而行,做个仙气飘飘画中人。
留园绿荫轩的花窗,隐约看到后面的花步小筑
所以我是真的羡慕苏州人,此身未能家住五湖东,亦愿俗务沉淀之时于苏州赁屋一间住上三年两载,慢悠悠逛遍所有园林,一年四季,移步换景,日日沉醉其中细品园林之美,绝不会心生厌倦。
奈何园林的好,数也数不过来,恐三年五载亦不能够。一方小小的花窗就让人痴了,绮窗开处,绿影窥人,无论窗外是芭蕉舒卷、修篁静立抑或是弱柳扶风,那一缕缕翠色悦目沁心,让人顿生幽情。古时老夫人们教导闺阁女子绣窗闲余,琴书自遣,潇湘馆内宝鼎茶闲,碧烟染窗,窗下案头,黛玉的诗作一尘不染,也要归功于这样的清幽境界吧。最美是潇湘馆内的纱窗,《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陪着刘姥姥参观潇湘馆时看到窗上纱的颜色旧了,又嫌绿纱映翠竹颜色不跳脱又容易褪,便叫凤姐拿银红色的霞影纱来替换,那轻软鲜艳的纱罗又叫软烟罗,试想银红色的软烟罗糊上琐窗,月夕花朝,纱窗外风摇翠竹,定会美得销魂吧。
可惜现在的苏州园林早已不是私家园林,即使园宅一体也不能装上任何帘帷,一是没有实用价值,二来不好打理。我游苏州园林,时常觉得深院幽庭高堂广厦之内虽然明窗净几,却总似少了一些什么,并不是烟火气,而是一丝久无人居的温软人气吧。如纱窗,如竹帘,如帷幕。篆烟袅,漏声迟,重帘不卷,人在深深处。这样的情致,有了帘帷才会有。帘外桃花帘内人,花欲窥人帘不卷,恰似苏州园林的优雅含蓄之美。现在四面通透的玻璃窗虽然明若无物,终不似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少了那一层帘,便靠蕉窗竹影、花遮柳护吧。卷帘尽放春愁去或是帘卷残荷水殿风的情境,只能在诗词古曲中寻觅了!
关于作者
素纸 本名顾卉,自由撰稿人。喜爱花草、诗词和古雅的闲情生活。著有散文集《几回花下坐饮茶》。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图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