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新基建”,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论坛在宁举行
2020-09-15 16:32:59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也迎来了产业现代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第一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日前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土木、交通、建筑、城市规划、测绘、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的7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记者了解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各项建设更安全,还可以让以前不可想象的工程变成现实。不过,其间的很多技术鸿沟亟待解决。

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基础设施体量巨大、造价与运营成本昂贵,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为基础设施的建造、运营与维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

“今年5月引起高度关注的虎门大桥,其抖动原因的查明就借助了最新技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教授介绍,虎门大桥全长888米,震动只发生在几厘米的范围内。该院团队借助了无人机、微波雷达和先进的算法,捕捉到震动信号后将其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涡震产生的原因。

卢春房院士

“智能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对提高我国建造的水平、安全非常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会长卢春房以即将开建的川藏铁路为例,以前建设的勘察设计工作主要靠人,但是川藏线上的很多地方人是上不去的。于是现在勘察设计可以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的手段,利用无人机、卫星进行定位,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等就可以完成。再如,建隧道时,以前不能准确地知道前面的水文情况,现在智能化的钻孔台车不一样了,它可以及时反馈隧道前面的情况,并告诫技术人员,方案需要怎样调整。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新基建”,要求加快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统筹好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的协同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但是,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正处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尚处于起步阶段,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之如何更好地融合,其间存在着不少技术鸿沟。本次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或能为各位专家在相关领域遇到的卡脖子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等10个学会与东南大学联合主办。论坛包括12场大会报告,以及76场特邀报告,所有报告均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网络直播。

通讯员 仝腾 张建 唐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