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公斤到108克 国产星敏感器奋斗二十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0-29 16:07:47

从2000年到今天,这二十年的过程里,国产星敏感器走过了四代,见证着我国深空探测、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要时刻。

眼前放置的就是几代国产星敏感器,个头从大到小,重量由将近50斤到仅有100多克,清晰地展现着二十年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过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光学成像敏感器产品总工程师 卢欣: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代,而且是第一次国内在轨应用的星敏感器。它包括两个探头,一个数据处理单元和一个控制线路盒,一共是24公斤。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光学成像敏感器产品总工程师 卢欣:(这个是)第二代小型一体化星敏感器,也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在轨应用,这个重量已经到了4.5公斤,2004年在轨应用。

记者:所以就从这样到这样,我们大概就是4年的时间。那再往后呢?因为我看这个好像又变大了?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光学成像敏感器产品总工程师 卢欣:这个是嫦娥一号首次使用。因为型号要求、精度进一步要求高了,而且阳光抑制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加了,所以从设计上没有特别追求小型。而且寿命也变长,5年寿命。

而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应用、软件算法的改进,研制团队逐渐在保证精度和寿命的同时,进一步缩小星敏感器的体积。

这个能握在手里的纳型星敏感器,质量仅108克,可以实现5角秒级的精度。

在星敏感器更新换代的同时,由它延伸出的多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星敏感器这种拍照、识别、比对这样的基本原理,也延伸出了其他的技术。这个试验场景就是模拟的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试验场地。

这个其实就可以模拟出未来的载人飞船。

那么这个就可以是未来的空间站。当我们空间站上的目标出现在了载人飞船的视场里,它就可以不停地对这个空间站上的目标进行拍照和识别,从而比对出相互之间的距离和位置,进行一个精准地对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光学成像敏感器产品总工程师 卢欣:由星敏感器衍生出来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交会对接敏感器。我们把无限远的目标,把它变成了有限远。另外一个就是月面巡视导航避障相机。原理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这种带光学系统、带成像器件。只不过在月面上是采用两个探头,双目立体视觉,它来判断这个月球障碍或者是安全着陆区。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