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主办,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11月11日上午在仙林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展。现场展出作品近200件,集中展示李瑞清及其师友弟子们的艺术与学术风采,藉以缅怀以李瑞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驱者们。而李瑞清先生所提出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也成为到场嘉宾津津乐道的一个佳话。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这是南京大学校训的渊源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次的文献展,让这句话的“发明者”李瑞清先生走到了前台。
李瑞清(1867-1920),晚号清道人。出身望族,幼年即习国学、观图画、学篆分。在两江师范办学七年,致力于整顿教务、学风、延聘中外师资,改革学科和课程建制,创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1920年,年仅53岁的李瑞清因病去世,归葬于南京牛首山,清废帝溥仪予谥“文洁”。
嘉宾剪彩
本次学术展的策划者、南京大学博物馆史梅馆长说,远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身为学堂监督的李瑞清提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时,这八字便成为南京大学校训的渊源,与“俭朴、勤奋、诚笃”的校风一起,就已经奠定了南京大学的精神根基。如果说竖立在南大老图书馆楼前,那块由李瑞清题字的“两江师范学堂”魏碑体石匾,是李瑞清留给南京大学的物质财富,那么,曾经被立为校训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八个大字,便是李瑞清留给南大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南京大学118年的校史肇始于两江师范学堂,历经了国家的沧桑巨变,担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两江时期的教育传统已成为南京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还是它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甘坐冷板凳”的学术追求。
两江学制,综合中西
他曾为爱护学生而奋不顾身
而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兴无院长看来,李瑞清以教育为“强弱之原,存亡之机”,其办学理念既植根于中国的人文道德传统,又开放包融西方的思想和科学,“提倡科学、国学、美术,不遗余力”。两江学制,综合中西,“颇采取日本”。他亲赴日本考察,聘请良师,又延揽国内名师硕儒如姚明辉、柳诒徵、刘师培等,使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南方各省师范学堂的模范”。他注重知行合一,改博物科为农学博物科,创立图画手工科,开中国近代农学和美术高等教育的先河。
展览现场
梅庵遗著
在为本次大展所写的序中,徐兴无院长以极其凝练的文字叙述了李瑞清救护学生的故事:作为教育家,李瑞清不仅学识才华出众,其人格和师德更是垂范当世。他少慕文天祥和史可法,事亲至孝,爱护学生至奋不顾身。1910年,他捐俸募款,在上海自费创办留美预备学堂,帮助未获教会和官费资助的青年。1907年,徐锡麟、秋瑾起义事败,有人建议李瑞清搜查两江师范中倾向革命的学生,他正色拒绝道:“以人血染吾冠顶,吾尚有天良在耶?此类青年各有其奇才异抱,能善诱而默化之,皆国之元气精华也,乌可斫而丧之?”革命军攻城之时,清军欲搜杀剪辫学生,李瑞清抗颜力争,并请督军张勋给予令符,日夜护送学生出城。
抖笔书法,有赞有弹
影响了张大千的他一直被低估
李瑞清通诗、书、画,尤精书法,对殷墟、周、秦、两汉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曾有评论者称赞李瑞清的书法说:"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但他在晚年时,却爱上了 “抖笔书法”:字体弯曲如蚯蚓,传言他“写字要有书童摇桌子”——当然了,这只是笑谈。
抖笔书法,好不好看?
书画俱佳
展览现场,便有多件这样的“抖笔书法”。有人觉得很有个性,也有人直言“不好看”。李瑞清为啥要抖笔呢?他的学生胡小石曾解释说:“凡用笔做出之线条,必须有血肉,有感情,须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说白了,李瑞清追求的就是行笔过程中的涩行顿挫。对此,昨日到场的书画家、鉴定家萧平拿其所摹的“散氏盘”作品为例:扭曲的力量非常雄强,以力锋出之,用很长的毛笔,只发开前段三分之一的笔锋蘸墨书写,这样力量就比较强,下笔就会有波折。另外,李瑞清学黄庭坚学得十分深入,这种“波浪线”在黄庭坚书法中就有。令人喟叹的是,李瑞清在近30多年的艺术市场中一直不被重视,他学生的价位远远超过他。“就他的历史地位来说,他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本身又是诗书画俱佳”,萧平觉得,“这个展览可以扭转乾坤,让大家对他有新的认识。” 在李瑞清门下,不乏在当代艺术市场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吕凤子、胡小石、李健、张大千、汪采白等等。
徐兴无主持学术研讨会
展览分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两江笔墨、梅庵弟子、梅庵遗著七个部分,试图展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李瑞清。11日下午,“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二楼活水轩举办,赵宪章、赵昌智、罗青、陶喻之、朱友舟等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李瑞清的书法艺术和学术思想进行研讨。从展览开幕到12月6日闭幕期间,南京大学还将举办《曾熙、李瑞清书法艺术风格及观念比较——兼谈曾、李书学理念的历史影响》《清道人经典化之路:三座里程碑》《清末民初的金石书派与金石书风》等一系列学术讲座,让人们走近和了解这位百年前的著名书法家和教育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