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栗子”又苦又涩“我不是栗子,我是橡子啊!”
来源:扬州晚报
2020-11-13 14:20:34

捡到一把橡子

散落在地上的橡子

左为橡子,右为栗子

眼下正是栗子上市时节,糖炒栗子又甜又糯,很多人喜欢吃。近日,扬州市民张女士带孩子去蜀冈西峰玩,看到几棵大树下掉了很多“栗子”,品尝后却发现这些“栗子”又苦又涩,这是怎么回事?记者咨询了园艺专家,原来,这些并不是栗树,而是栎树,虽然它们读音一样,结的果子也非常相似,但味道差别可大了。

市民纳闷

这里的“栗子”咋是苦的?

张女士告诉记者,那几棵“栗子树”生长在蜀冈西峰一条小路边,距离平山堂路出口不远。上周末,她带孩子去玩,在树下发现很多小“栗子”。

“果子圆圆的,我和孩子在地上捡了两斤多,兴冲冲地带回家洗净蒸熟了,剥开一尝,又苦又涩。”张女士很是疑惑,“超市里卖的栗子又甜又糯,为什么这些树上长的栗子却是又苦又涩呢?”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蜀冈西峰,找到了张女士所说的“栗子树”。这种树大约有10棵,树木高大,应该生长了不少年头了。树下掉落了许多圆圆的坚果,有的果子藏在一顶“帽子”里,这顶“帽子”和栗子外壳有点像,只是栗子外壳会完全包裹住果实,而这种“帽子”只能包裹住果实的三分之一左右。

专家释疑

“我不是栗子,我是橡子啊!”

这些坚果到底是不是栗子?记者请教了园艺专家徐先生。听说有市民捡到苦涩的“栗子”,他风趣地说:“你有没有听到果子在说什么?它在说:‘我不是栗子!我是橡子,我是橡子啊!’”

“蜀冈西峰的那几棵树不是栗树,而是栎树,它们的名字读音一样,容易混淆。栎树结的果实叫橡子或橡果,就是动画片《冰河世纪》里那只松鼠一直在追逐的坚果。橡子和锥栗长得很像,和榛子也挺像的,而板栗、锥栗、橡子、榛子在扬州较少,不少市民分不清楚,难怪会把橡子误认成锥栗了。”

徐先生介绍,栎树不是一个单独的品种,而是一类树的总称,一般称作“栎属”,全世界有300多种,中国有50多种,常见的有蒙古栎、青冈树、麻栎树等,它们的果实都可叫做“橡子”或“橡果”。

“蜀冈西峰上生长的应该是麻栎。麻栎、锥栗和板栗都属于山毛榉目壳斗科植物,橡子的‘帽子’和栗子的外壳就是‘壳斗’。但是它们在这里分开了,栎树属于‘栎属’,锥栗和板栗属于‘栗属’。”徐先生介绍,“锥栗”又称“南栗”,主要产在秦岭以南,它比“北栗”更香甜可口。锥栗的个头稍小,和橡子很像。“最近正是锥栗上市时,你可以捡一些橡子,再买一些锥栗,放在一起比较,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记者体验

两者长得像,滋味却大不同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区一家超市购买了一些“锥栗”,它的价格比板栗略贵。

把一颗橡子和一颗锥栗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色泽都很像,只是橡子头部的木质部分是圆形的,而锥栗是椭圆形的;锥栗底部有白色绒毛,橡子则没有;用剪刀剥开它们的外壳,橡子里面有一层光滑的内皮,而锥栗的内皮是毛茸茸的;再剥去内皮,橡子果肉是浅棕色,而锥栗果肉是嫩黄色,一看就很美味。

记者分别品尝了橡子和锥栗的果肉,橡子的味道又苦又涩,咀嚼后略有甜味,很难吃;而生锥栗的肉又脆又甜,非常好吃。

【多知道一点】

蒸晒或水浸

可减少橡子苦涩味

“在古代,橡子曾是山区贫苦人民赖以为生的食物,中国人食用橡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徐先生介绍。唐代皮日休有一首诗《橡媪叹》,描述了山里老人捡橡子为食的场景:秋天橡子成熟了,掉落在山冈上,一位老妪捡了一天才捡了一小筐,她把橡子晒干后蒸熟,反复蒸晒了好几次,存起来做过冬的粮食。

徐先生介绍,除了蒸晒,人们还经常通过水浸方式来处理橡子;还有人发现,松鼠捡到橡子后,会把它藏在浅土层中,过一段时间再吃,而这种方法处理过的橡子,苦涩味就少多了。“橡子可用来酿酒、做豆腐、做饲料和酿造酱油等,但产量较小,市面上很难见到产品。”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