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小鸟(局部) 谢稚柳
近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选用的一首古诗引起网友的讨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句诗,教科书中用的是“白云生处”。不少网友表示他们当时所学的是“白云深处”。人教社对此公开回应称,在多个版本的杜牧《樊川集》中,用“生处”较多;“深处”则常见于他人对杜牧诗句的转引。故此选用“生处”。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大众更容易触摸到专业的学术平台,类似古诗词异文现象已见怪不怪了。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教科书写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但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则是:
少无适俗愿,性本爱丘山。
一是“俗韵”,一是“俗愿”。从诗歌艺术论,或“俗韵”会好一些,但若将诗歌与作者经历统一考虑,“俗愿”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此前,李白的多首作品异文在网上引起热议。比如《将进酒》这篇,敦煌出土的残卷,便和今天流行的版本有多处不同:
现在流行的版本:“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敦煌残卷:“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
现在流行的版本:“天生我才必有用”,敦煌残卷:“天生吾徒有俊才”;
现在流行的版本:“请君为我倾”,敦煌残卷:“请君为我倾耳听”;
等等。
再比如《静夜思》,比现在流行的更古老的版本是:
窗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有七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长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韩兆琦先生认为:“古往今来写瀑布的作品,再没有比这首更壮观、更家喻户晓的了。”
但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盛大林考察了这首诗从宋代至今的37个版本,发现此诗异文存在多个异文,“日照”有作“日暮”,“遥看”有作“遥望”,“长川”有作“前川”,“三千尺”有作“三千丈”,“九天”有作“半天”,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长川”有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庐山瀑布图(局部) 清·高其佩
同时,盛大林还考察了教科书上的另外一首诗,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渡,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江山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被宋人严沧浪推为“七律第一”。盛大林通过检索1000多年来的历代刊本,发现这首诗也是异文最多的唐诗之一。
《黄鹤楼》这首七律共56个字,但存在异文的字至少有12个,甚至一个字的异文就多达5种。它们是:“乘白云”与“乘黄鹤”、“此地”与“兹地”、“空余”与“唯余”“空留”“空遗”“空作”、“千载”与“千里”、“空悠悠”与“终悠悠”、“汉阳渡”与“汉阳树”“汉阳戍”、“春草”与“芳草”、“青青”与“萋萋”“凄凄”、“日暮”与“极目”、“江山”与“乡关”“家山”、“何处是”与“何处似”“何处在”、“烟波”与“烟花”等等。
甚至连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名字都有异文,除《黄鹤楼》外,还有《题黄鹤楼》《登黄鹤楼》《题武昌黄鹤楼》等,而“崔颢”也有写作“崔灏”。
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在《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一文中就指出,“唐诗文本,流播千载,传讹衍脱,在所不免”,“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温庭筠诸家文本稳定,歧互较少者。而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家,尤其是李白,流传文本多途,各本差异较多”。
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据陈尚君分析,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作者曾反复校改,一诗或有数本流传;
二是时贤后哲,或吟诵而别得感悟,率尔轻改旧章;或编次而求文本划一,不免添枝增叶;或剪接而就乐章,或涂乙以饰器皿,其用不同,其变多方;
三是,就唐诗言,钞胥固不免手民之误,刻本更难免射利之求。明人刊售唐诗,编次之喜分律古,鉴别更难以精当,胡、季诸书直至清定《全唐诗》,接续明人之芜编,虽称集大成,其实亦集传误之大成。
就教科书来说,收录其中哪一个版本都不为错,在取舍上自有编选者的标准,比如,人教社便是从文献价值和更具诗意的角度,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而在具体教学中,也可和学生分享其他版本,让学生了解古诗文传播的历程,增见闻广见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资料来源:
1.《“白云生处有人家”还是“白云深处”?人教社回应》,央视网;
2.《唐诗求是》,陈尚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1;
3.《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真伪、优劣及异文》,盛大林,九江学院学报2020.03;
4.《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及当代论说指谬》,盛大林,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04。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