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捉虫记”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17-2-13

杨坤 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负责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杨坤.jpg

        奔巴岛是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的一座小岛,这里人口约 60 万,风景宜人,平静安适。很难想象, 这座美丽的小岛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

        多年来,埃及血吸虫病困扰着岛上的百姓,水塘里玩耍的青少年成了血吸虫病主要的攻击目标。桑给 巴尔政府曾经与血吸虫病控制倡议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开展过防治项目,但收效甚微。
 
        2017 年,在经过前期 3 年的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调研的基础上,由我国商务部立项、江苏省血防研究所 承担的“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正式实施,由江苏的血防专家们担此重任,负责援桑给巴 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项目。因我常年从事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具去过几次非洲,所以担任该项目的负 责人。
 
        2017 年 2 月,农历春节刚过,首批中国专家组“出征”了。
 
        跨越万里,战斗在艰苦的地方。为获取当地流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队员们和当地助手,每天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穿着连体衣,蹲在泥泞不堪的河塘里,忍着烈日炙烤、蚊虫叮咬,仔细搜寻血吸虫的“宿主”——水泡螺。
 
现场调查.JPG
现场调查
 
        及腰深的水上覆盖着白色睡莲,水鸟不时掠过 莲叶间寻觅食物。然而,这在我们团队看来却是“暗 藏杀机”。即使穿着防水服,但由于长时间浸泡在 水里,稍有不慎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 可能被感染。”
 
        我和队员分头对整个奔巴岛进行全覆盖查螺, 对所有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阳性水体,用专用药物进 行喷洒灭螺。
 
        不过,除了要消灭中间宿主,摸清感染情况才 能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我带领队员们,在炎炎烈 日之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全民普查。这里 的条件简陋至极,近乎原始的非洲村落,有的根本 就没有路,全靠通过树木的位置和生长方向,才能 慢慢前行。我们团队常常在崎岖和泥泞中光着脚步 行 10 公里,只为寻找一位随访病人。由于当地缺 少基础资料且同名同姓人员较多,为确保查病数据 准确可信,中国专家逐一进行居民信息登记编号, 掌握既往感染情况,避免重复登记或查病错误,最 终摸清了全部区域人群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单从外表上看,孩子们并没有什么异常,但从 尿液筛查看,很多孩子已经感染了严重的血吸虫病。 我们每次都要亲眼看着村民们,尤其是孩子们口服 治病药物后才放心离去。
 
        中国专家组在当地建立起了援非项目基地,并 手把手传授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因为我们清楚,培 训一支“带不走”的血吸虫病防治队伍,才是长远之道、根本之道。经过 3 年努力,中国专家组不仅 帮助桑给巴尔地区培训建设出一支专业的血吸虫病 防治队伍,更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政府建立基本 公共卫生网络体系。
 
        2019 年 5 月,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三方专家组 在桑给巴尔总统府,召开了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 技术合作项目外部评估反馈会。此时,项目示范区 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 8.92% 下降至 0.64%,三 个试点区的人群感染率也降至 1% 以下,实现了试 点区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而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 就是我们在这里实施的中国式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 略。评估专家组组长德科·恩格斯博士向桑给巴尔 时任总统谢因反馈评估情况:项目试点地区已经全 面实现既定目标,中国专家组已基本掌握非洲血吸 虫病和中间宿主水泡螺的流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 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三方合作项目的成功将 成为其他非洲国家学习的典范。
 
向总统汇报.JPG
向总统汇报
 
        在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一期 项目工作的良好基础上,2023 年 5 月 16 日,“中 国(江苏)- 桑给巴尔热带病防治研究合作中心” 在桑给巴尔正式揭牌。合作中心的建立对于帮助桑 给巴尔持续开展热带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援 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二期项目的开展 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 年 8 月 22 日上午,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 病防治技术二期项目举行了专家组出征仪式。此次, 我们团队再次踏上援非血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