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援外医生”到“援外管理者”
援助国家:圭亚那 援助时间:2012-6——2014-6
张跃明 第 10 期援圭亚那中国医疗队 队委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主任医师
这是我至今为止最遥远的一次旅行。2012 年 6 月,来自江苏省苏州和常熟市 5 家医院的 15 名医生组成了中国第十批援圭亚那医疗队,医疗队中 8 人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读,我就是其中一员。
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的圭亚那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受经济影响,圭国医疗人才流失严重,全国 只有 27 家医院,750 余名医生。首都乔治敦医院虽然是全国最高等级公立医院,但还是深受硬件条件落后、 人员匮乏等问题的困扰,非常依赖国际援助。自 1993 年中国向圭亚那派遣医疗队以来,中国医生在乔治敦 医院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支撑医院多个科室的日常运转。我和同事们刚到圭亚那,乔治敦医院和 卫生部的人就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尽早上班。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有时差等问题,身体上要迅速地 适应,我们甚至于方向都没搞清楚,就很快投入工作当中去了。”
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更加繁重的工作接踵而来。由于圭亚那采取分级诊疗制,来乔治敦医院就诊的 病人都是从下级医疗机构逐级预约筛选而来,个别病人甚至已经等待了半年多时间。因此该院重病号格外多, 而我所在的妇产科更是所有援外专科中最忙的科室。很多病人乘坐飞机来,或者凌晨 4、5 点钟起乘船,坐 车赶到你这里来,这样的病人,你如果耽误了他看病,他就不能回家,或者又要重新约到三个月以后。了 解这个情况后,我说不管怎样,饭可以不吃,病人要看完,原来科室一天做一两个手术,我增加到五六个, 加班给他们做。工作决定了生活状态,自己早上多吃一点,带一些糕点、零食,充充饥。
圭亚那地处热带,当地特有的一些疑难杂症, 中国医疗队在国内从未遇到过。我和队友密切配 合,发挥团队力量,成功开展腹腔镜下复杂卵巢 囊肿、子宫切除等妇科微创手术以及各种妇产科 疑难手术,创下多个圭亚那医学 史上的第一。随着工作的深入, 我发现乔治敦医院虽然物资短 缺,设备落后,但是国际合作 开放程度高,整个妇产科室像 一个小联合国,汇集着来自亚 洲、非洲和北美国家的专家和 交流学者,为不同医学理念的 交流融合提供了方便。我觉得 在国外最关键的是以理服人、以据服人。2012 年 10 月,经圭亚那卫生部和乔治敦医院研究,正式 聘我为乔治敦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医疗顾问委 员会成员和圭亚那卫生部孕产妇死亡委员会委员, 直接负责所在医院妇产科的全面管理,并参与圭 亚那卫生政策的制定。从“援外医生”到“援外 管理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我开始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强化医务人员培训、狠 抓科室规范化建设、改进就诊流程、优化妇产科 病房布局、制定诊疗技术指南、健全科室管理制 度等等方面。
2013年5月,援圭医疗队员成为美国“妇女—新生儿多样化机会下乡研究”项目在圭亚那开展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导师。(张跃明供图)
乔治敦医院CEO麦克·科翰给我写信说, 医院管理层对我负责妇产科期间出色的工作表示 赞许与感谢。驻圭亚那两年来,像这样的感谢我 收到过很多,但我最骄傲的还是,在我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乔治敦医院孕产 妇死亡人数创历史最低,并于 2013 年首次达到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要求。刚开始开刀 的时候,站在我对面的助手什 么都不会,我后来就让他们轮 岗学习,一个一个来跟我学, 现在一共培养了十八个医生, 可以独立承担诊疗任务。后来我就只用做关键步骤了,你们(培养出来的医生) 上(手术)台先开,困难的地方我来。我发现, 当你培养了一支不带走的医疗队,就可以真正发 挥带头人的作用,也为后来人争取更加轻松的工作。
异国生活虽说充满辛酸苦辣,但对我来说这 是无价的经历,我也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信 心,以及跨越国界的深厚友情。
这是2012年11月6日圭亚那一患者写给援圭医疗队员张跃明的贺卡。张跃明说:“最近门诊经常遇到我手术后复诊的病患,每个人都很高兴。今天这位患者非常郑重地送给我一张贺卡,言语间充满了感谢之情, 还称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