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四次援桑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19-7——2020-9

林小俊 第 29 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 队员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 副主任医生

 微信图片_20240308085025.jpg

  蓝天、白云、椰树、沙滩,几名身着相同定制 T 恤的医生并肩站立,背后印着“Good Bye Dr. Lyn” 的字样……这张照片拍摄于 2020 年 9 月,我结束援外任务返程的前夕。这一年多时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仍然完成了 613 台眼科手术,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努力给更多当地人民带去光明,也为中国医疗队 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属于我的那一角。

  跨越半个世纪的非洲情缘

  桑给巴尔位于东非,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1964 年 8 月,中国政府向桑给巴尔派出第一 批援桑医疗队。我们一家与桑岛结缘,也从这一年开始。

  我爱人的叔公周志耀是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也是中国首批援桑医疗队队员。1966 年, 他和戴传孝医生在桑给巴尔完成当地首例断肢再植手术,被当地报纸称为“奇迹般的手术”。1977 年 1 月, 周志耀作为第 5 期援桑医疗队队长,再度踏上征程。援外期间,周志耀组织编写了近 30 万字专著《非洲外 科学》,作为培训当地外科医师的教材和我国援外医疗队员的学习资料,深受业内外人士好评。

  我的岳母周晓玉是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也是中国(江苏)第 17 期援桑医疗队队员,1997-1999 年在桑给巴尔奔巴岛工作了两年。听岳 母说,那时候,当地医疗条件极其简陋,最基本的 氧气、生化检查等条件都不具备,药品种类奇缺, 青霉素需要计划配给。没有胸穿针, 她和队友就用 输液皮条替代来做穿刺放液,救回结核性胸膜炎的 孩子;没有生化检查和透析设备,她便制定严密方 案,通过口服甘露醇进行结肠透析,让无尿 14 天 的孩子痊愈出院……在桑给巴尔,我的岳母周晓玉 和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叔公和岳母在桑给巴尔的特殊经历,也让我对 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2019 年接到上级通知后, 我主动报名参加援外工作。由于此前有一年半的援 疆经验,我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

  613 台眼科手术的背后

  在我来桑岛之前,因为缺少设备和医生,当地 的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已经暂停了 10 年。2020 年 2 月, 在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医院眼科门诊,一位左眼视力 下降 1 个月的患者前来预约做白内障手术。但检查 后发现,患者实际上是左眼视网膜脱离、老年性白 内障,右眼多年前做过白内障手术但未能成功植入 晶体。如果在国内,我会直接选择左眼白内障摘除 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但是桑给巴尔不具备开展玻璃 体切除手术的条件。如果推荐患者去两个小时船程 之外的达市手术,他至少要准备 1 万元人民币手术 费,这可能是他好几年的收入,显然超过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能力。视网膜脱离是急症,如果不及时治疗, 会很快发展为失明。我觉得自己必须尽力一试。

微信图片_20240508145551.jpg

▲林小俊(右)与当地医院的医生一起为白内障患者手术

  我为患者做了表面麻醉下左眼的白内障超声 乳化摘除手术,并反复检查眼底。幸运的是,患者 的裂孔是位于上方的单一马蹄孔,对于这种情况的 视网膜脱离,可以考虑行巩膜扣带术。于是我因地 制宜,拼凑出了一套扣带手术器械,加上之前从国 内带来的硅胶块和 5-0 尼龙线,成功为该患者施行 了巩膜外环扎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术后第三 天,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视力提高,视野也得到 恢复。这台桑岛近 10 年来的首例巩膜扣带术成功 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在内,我一共做了各类眼科 手术 613 台,这当中,很多都是利用当地有限的条 件,“就地取材 ”完成的。相比于我的岳母和叔公 当时援桑的条件,我们现在已经很幸福了,但是手 术器材缺乏仍然是医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919102808.jpg

  所以我盘点了眼科手术室所有设备和器械耗 材,将使用注意事项、养护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及处理方法整理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指南,除此之外, 我还附了一份厚厚的语言笔记——为了更好地与当 地病患交流,我专门自学斯瓦希里语,将门诊、手 术间、病房内高频词汇记录成册。 回国前,我把这 些送给了中国(江苏)第 30 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 眼科队员朱荣刚,希望能帮助后续来支援的医生快 速上手,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