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理念,教会技术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21-9——2022-10

瞿利帅 第 31 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 队长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

 瞿利帅 2寸白底.jpg

  纳兹·莫加医院是桑给巴尔最大的公立医院,2013 年江苏省政府出资为其援建了一个消化内镜 中心。多年来,在这个十多平方米的中心里,造福 了数千名当地患者。2021 年,这个不大的房间成 为我“援外”之旅主要工作场所。作为一名消化内 科医师,我平时除了接诊,还要兼顾内镜的维修保 养,由于内镜长期缺乏维护,各种故障是家常便饭, 我顺势又当起了“修理工”。

  临床一线,每天的工作都那么忙碌充实。令我 更兴奋的是,在国内就预设的科研框架有了清晰的 “画像”:当地流行病学的调查,包括幽门螺旋杆 菌的感染、胃肠道疾病的社会调查等,不再是“纸 上谈兵”。积攒的科研热情一经点燃,恨不得马上 就能开工。我做好了条件艰苦的准备,但实际操作 的过程,比想象中还要难。

  一台老式电脑,十几个登记本,没有数据库,我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日复一日地翻阅、整理,手工 收集了 4000 多份病患资料。当时恰逢新冠疫情, 早上做完内镜,下午就穿着防护服开始梳理资料, 从病人性别、年龄、日常信息到胃镜结果、病理结果, 事无巨细。一坐就是半天,直到热得渴得受不了, 才会停下手头工作。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收集工 作顺利完成。

  随着手头搜集的资料越多,我发现能研究的课 题也越多。一开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至少发一篇 论文,后来发现既然有材料那就继续写第二篇,之 后又与坦桑尼亚卫生部交流,和坦桑大陆国立医院 的同行医生进行沟通,于是又写了第三篇社论。在 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发表了三篇 SCI 论文。虽然过 程是复杂痛苦的,但系统梳理了学术工作,并且根据个人对非洲特别是坦桑尼亚的了解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也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照片2.jpg

  岛上的人对就医并不敏感,往往出现明显的 胃出血、严重腹痛才会前往医院。但因为当地人 痴迷于草药,长期食用木薯,以及止痛药乱用, 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非 常多。但说来叫人难以相信,整个岛上大约 160 万人,只有我一个人会做胃镜。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我挑选了一位当地医师进行内镜培训, 并教其掌握了内镜的基本操作。一年的时间里, 我还开展学术讲座 50 余次。

  比起个人努力,我深知团队的力量更大。作 为第 31 期援桑医疗队队长,我带领队伍把先进的医学理念留在桑给巴尔,形成了以腹腔镜技术为核心的微创特色品牌。之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腹腔镜巨大肾肿瘤切 除等手术,开创了多个坦桑尼亚及桑给巴尔首例。 28 岁的 M.D.M 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困扰她四 年的多发性子宫肌瘤问题,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 下顺利解决。前一天手术、后一天恢复好回家, 手术之快出乎她的意料,手术过程还吸引了当地 很多科室及医学生的围观学习。

  2022 年 9 月,即将回国之际,坦桑尼亚桑 给巴尔总统姆维尼接见了我们,并向全体队员颁 发奖章及纪念证书。姆维尼说:“医疗队带来的 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推进了桑给 巴尔医疗水平的进步。”那一刻,我们每一位队 员都充满了自豪感。

照片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