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在陌生的国度里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11-6——2013-6

耿宁 第 24 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 队员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眼科 主任医师

 耿宁.jpg

  2011 年 6 月 11 日,苏州绵绵细雨。我坐在大 巴车内,看着窗外一起出征的队友依依不舍和亲人 告别,想起自己的家人——母亲在内蒙故乡、先生 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工作、儿子在英国上大学,而自 己,将远赴非洲桑给巴尔,一去便是两年。

  刚接到援外任务时,先生马晓铭并不赞同,但 他终被我说服。两个月后,先生告诉我,公司有外 派去非洲工作的机会,大家都觉得艰苦,不愿意去, 可既然我已选择去援外,他毅然主动报名。离开祖 国的那天,没有亲人来送行,因为先生比我还先到 了非洲,他保证一有假期就去桑给巴尔看我。

  缘起

  由江苏省援建的眼科中心,建在桑岛一幢木楼上。我有几位助手,其中一位叫 Muhammad,他 非常勤奋和好学,每天都比我更早到眼科中心,和 我一起准备手术的器械,检查病人。他还经常和我 一起下乡,到更偏僻的奔巴岛手术。手术后我们常 常聊天,我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眼科中心的仪器 设备毕竟有限,检查病人用的裂隙灯不足,更加偏 僻的奔巴岛裂隙灯太陈旧,检查病人都无法看清楚, 他想要一台自己专用的裂隙灯。当时我就想,工作 努力的人值得被尊重,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帮他实 现愿望。

  以爱之名

  我先生是个理工男,出国前他承诺一定会抽出 时间来桑给巴尔看我,终于在 10 月 8 日,我生日 那天,他把自己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来到桑岛。可我工作忙,也没什么时间陪他。他索性陪我上班, 给我当翻译,陪我做手术,感受一位眼科医生的忙 碌生活。

  有一天,先生忽然跟我说,你们眼科中心的医 生都很努力,但眼科中心确实医药、器材紧缺啊。 我 和 他 聊 起 了 Muhammad 的愿望,也和他讲起在桑给巴尔 青光眼高发,但是缺少设备检 查,不能早期发现,我希望有 一 台 视 野 仪, 我 先 生 思 考 再 三,他觉得有这个机会,能够 为我喜爱的事业提供帮助,是 件快乐的事,他就筹划着个人 捐赠一批物资。我先生英语口语特别好,他自己找到当地纳兹莫加医院的院长 Jamala,表示愿意向眼科中心捐赠全自动视野仪(分 体式)1 台,用于青光眼早期筛查,裂隙灯显微镜 1 台,交流电检眼镜 1 台,累计捐赠设备总价值 9.86万人民币,折合美金 1.55 万美金。同时,也为条件艰苦的奔巴捐献 2 台眼科检查设备。

微信图片_20240311085229.jpg

  我也将我们的想法汇报给了国合处石处长,国 合处特别支持,并且协调将设备运抵桑岛,我先生 提前学习了仪器组装和调试。

  2012 年 8 月,此前订购的医药、器材顺利抵 达桑给巴尔,而我远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的儿子, 也辗转抵达桑岛。

  爱总是无处不在

  儿子 2009 年去英国上学,时隔三年,我终于 见到了儿子,心中既是兴奋,也有愧疚。真的只差 还在中国的老母亲了。犹记得在离开祖国之前,我 特地回了一趟内蒙老家,满头白发的老母亲调皮地说:我肯定会好好地等你回来, 不就两年嘛。为了方便和我视 频。她还学会了用当时要安装 摄像头的电脑。

  正是家人的支持,给了我 莫大的勇气。捐赠的仪器虽然 到来桑岛,但国内没法派人来 安装调试。这时候,父子俩又帮了大忙,化学工程师出身的先生仔细研究了仪器 结构、向厂家请教安装步骤;学习计算机的儿子负 责软件系统的调试工作,父子俩一起顺利完成了捐 赠仪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在每个设备上,先生还 都细心贴上了小标签,上面写着“Love is always lasting and everywhere”——爱总是无处不在。

  在眼科中心的红楼前,纳兹莫加医院院长 Jamala、中国驻桑给巴尔陈琪曼总领事和我们医疗 队员参加了一个正式的捐赠仪式,在仪式上,我爱 人深情地发言,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使我们一家人 爱心可以表达,儿子则用伦敦腔英语翻译。虽然非 洲援外工作艰辛,但是有他们父子的支持,我的心 里,被爱的光芒照得通亮。

微信图片_202403110851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