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在非洲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17-6——2018-6

李浩 第 27 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 队员
南京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副主任医师

 李浩2寸照片.jpg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始于 1964 年,针对当 地唇腭裂、面部畸形的病例多的特点,2012 年, 在医疗队工作的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医院成立了微笑(唇腭裂)中心。

  我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工作,作为中国第 27 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一员,我是 2017 年 6 月到达桑 给巴尔的,满腔热忱想把工作搞好。到 达纳兹莫加医院后,克服了一些困难, 努力开展微笑中心的工作,有几件事情 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虽然已经过去 5 年 多了,现在还是经常能够想起来。

  一是关于唇裂手术的。唇裂手术,很重要的 一个步骤是定点划线。定点划线准确了,手术效果才能理想。但是我在准备第一台唇裂手术的时候, 发现缺少划线用的美蓝溶液。我通过百度查询,找 到亚甲蓝粉末和无水酒精,配制了亚甲蓝溶液。 第一台唇裂手术后,手术室的麻醉医生和护士,都对我竖起大拇指,连连说 “Beautiful !” 那个时候我的成就感 满满。

  第二件事,是关于一个 14 岁巨唇 症女孩的。这个孩子出生时即有下唇畸 形,她的爸爸妈妈带她到坦桑尼亚最大 的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就诊过,也到印度 的大医院就诊过,都没有明显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下唇的畸形越来越明显,终日用 面纱遮面。我接诊的时候,她的下唇畸形表现为异 常肥大外翻伴暗红色改变,临床诊断为下唇淋巴管畸形伴毛细血管瘤。考虑到她以前已经进行过硬化 治疗(无效),我为她设计了两次外科手术。血管 瘤的手术,如果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将会危及生 命或造成更严重的畸形。虽然我反复设计了手术方 案,进行了充分准备,但是我在手术前一天晚上还 是失眠了,主要是担心如果手术不成功,那她就一 辈子不能摘掉面纱了。经过两次手术,她的下唇畸 形明显改善。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妈妈在看到手术后 的女儿时,给我深深鞠了一躬。我结束援外任务回 国前,这个小姑娘和她妈妈还专门来诊室感谢我, 这一次她终于露出了微笑。能够帮助非洲小姑娘及 她的家庭,我感到很自豪。

2017年7月16日李浩和他的非洲好搭档Ali医生(左1).jpg

2017年7月16日李浩和他的非洲好搭档Ali医生(左1)

  还有就是关于“小李飞刀”的由来。我们医疗 队在奔巴岛还有一个分队,但是没有口腔颌面外科。 奔巴岛的医师遇到一个多次手术后复发的腮腺混合 瘤病人,肿瘤比鸡蛋还大,就联系我到奔巴岛给这 个患者手术。手术很顺利,肿瘤切得很干净,面神 经全部保留下来(复发性腮腺混合瘤经常要切断一 个或几个面神经分支),出血也不多。这件事情之后, 因为我是乘坐只有几个座位的小飞机到奔巴岛的, 有的同事和朋友就称我为“小李飞刀”了,“飞刀” 是飞过去开刀的意思。

  最后我就想说说培养和带教当地医生。“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本地化人才,提高 桑给巴尔医疗水平是我们全体援桑给巴尔医疗队 员着力投入的一项工作。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收集 了很多桑给巴尔当地患者的照片及病例资 料, 编 写 完 成 了《COLOR ATLAS OF ORAL ANDMAXILLOFACIAL SURGERY》一书,中文名为《口 腔颌面外科彩色图谱》。这本书的所有案例均来自 当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图文并茂,再加上详 细的治疗说明,可操作性强,供口腔科医生与医学 生参考使用。我们队里的其他人也很注意对当地医 生的培训与带教。泌尿外科刘铁石主任利用纸箱自 制了腔镜操作训练器,使得当地外科医生可以在平 时进行训练腔镜操作。耳鼻喉科王俊国主任多次给 当地的耳鼻喉科医生讲课,传授经验,指导手术; 还参加当地耳鼻喉科医生学术年会,宣讲中国耳鼻 喉科的经验。妇产科的翁侨主任专门设立带教日, 给学员全面教授理论知识,开展模拟训练,进行临 床实践。

2019年2月8日李浩所在第27期援桑给巴尔荣获2018年度“感动南京”人物光荣称号.jpg

2019年2月8日李浩所在第27期援桑给巴尔荣获2018年度“感动南京”人物光荣称号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经常想起的事情,真 的是一次援外经历,一辈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