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巫蛊?不!竟是这种病

援助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援助时间:2019-7——2020-9

丁玲 第 29 期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 队员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

 丁玲.jpg

  在地图上看,奔巴岛像一个足月待产的婴儿, 我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已经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 感”。2019 月 7 月初,作为第 29 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行 9 人顺利抵达奔巴岛。在抵 达的那一刻,我既兴奋又有担忧,要在这个岛上工 作生活一年之久,还不知道前方有怎样的挑战。

  “白天上班,深夜抢救”经过短暂的休整,我 们很快在阿卜杜拉姆齐医院进入常态化工 作。 因为设备简陋, 我自制简易 CPAP 装 置成功救治了一名早 产儿,年轻的妈妈抱 着这个孩子,感激地 泪流满面。就这样,“24小时 oncall”还不到一个月,我们突然接到一个紧 急通知。

  当时距离医院很远的一个地区 Kwale,出现 了一种“怪病”:孩子到一定年龄会出现皮肤溃烂, 怕光眼睛看不见东西,嘴巴口腔鼻子相继烂掉。该 病已造成 7 人死亡,因为疑似传染病,给当地居民 及医生带来不小的恐慌,奔巴岛的卫生署署长希望中国医疗队能前往给 予帮助。

微信图片_20240508183035.jpg

  坦率地 讲,看 到当地医生传来的图 片资料时,我和队友 都震惊了,每个患儿 的面容都十分恐怖,要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刚到非洲,人生地不 熟,又对这种疾病不了解,会不会有非常强的传染 性?又要怎样做防护?脑子里每蹦出一个问题,就 多一分“劝退”。未知会带来本能的恐惧,但作为 医生,理智很快占据了上风。平复心情后,我们决 定迎难而上,连夜查资料,准备防护用品,互相打气, 做好充分准备后一同前往奔巴岛北端 Kwale。

  在义诊现场,很多家 长早早带着孩子等候。我 发现年纪很小的孩子,症 状会轻一点,只是皮肤问 题,可等到 5 ~ 6 岁问题 会加重,从牙齿口腔溃烂到鼻子,更严重的不到 10 岁就会死亡。通过病史 采集、体格检查,并与国内专家远程视频讨论,我 们基本确认引起当地群众恐慌的疾病为一种罕见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着色性干皮病。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这种病在当地已经发生十 余年,病例逐年增加。因为当地人近亲结婚比较多, 一旦父母都携带这种基因,孩子大概率会患病,从 根本上只能通过减少近亲结婚来降低发病率。在后续的随访中,我们指导这些家庭如何治疗及预防, 并赠送了墨镜、遮阳帽等物资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不是传染病也不是巫蛊,困扰当地十多年的 谜团终于被解开。这次快速高效的紧急行动,不 仅受到当地医生和民众由衷的感激,也让当地卫 生部更加佩服与信任,卫生署署长还特别将自己 whatsApp 的头像改成了与医疗队合影的头像。回 想这一切,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中国援外医生的价值吧。

微信图片_20240508183041.jpg

  在奔巴岛走访工作时, 我还发现有很多营养不良 的婴幼儿,因为没有母乳, 也没有钱买婴幼儿奶粉, 只能喂食木薯粥。作为两 个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一 幕, 真的无法放任不管:买奶粉、送衣服,我会尽可能帮助一些困难家庭。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每天和国内的儿子视频, 他们耳濡目染了解到这边条件艰苦,于是把自己的 零花钱省下来,主动要求给非洲的孩子买玩具、衣 服、药品。之后,捐赠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并一直在坚持。

  事实上,在出发前家中的两个孩子也曾令我牵 念担忧。但当他们在手机另一端说出“妈妈你就是榜样,我们以你为荣”时,“我意识到他们长大了”, 反而是我,在他们的支持和激励下信念更加坚定了: “爱能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小家蔓延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