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疗质量的“最后守门人”
援助国家:圭亚那 援助时间:2022-9——2023-9
史炯 第 18 期援圭亚那中国医疗队 队员
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 主任医师
2022 年 9 月 28 日,我们第 18 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全体队员一起历经两次转机、50 多小时,来到了圭 亚那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作为圭亚那公立医院最大的病理中心的顾问医师,一年时间里,我积 极推动当地病理报告质量提升、住院医师培训、科室标准化流程优化等工作。
作为一位病理科医生,犹记得刚到病理科时,摆在眼前的近 1000 例延时报告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这种情况如果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这边就是一个常态。作为科室常规病理唯一的顾问医师, 除了要应付当天的报告,还有一些紧急的报告需要提前处理掉,更要把前期遗留的报告尽快完成。经过加 班加点 3 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积压报告。
没有病理报告就没有办法进行后续的外科治疗,内科的一些肿瘤治疗也都没有办法进行。如何优化流 程?来到乔治敦公立医院后,我尽可能地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
病理工作看似繁杂,其实分为几个部分:初级的病理医生取材,把标本处理好交给技术组;技术组制 好片后再交回给病理医生;病理医生写好报告之后再交还给技术组打印报告。问题正出在其中!技术组需 要处理打印报告,可乔治敦公立医院没有像国内的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导致所有的报告都是“手工操作”, 没有自动化的机器,比较困难。所以我首先做的就是梳理流程,优化环节,效率随之有了明显提升。
自1993 年起,我国开始向圭亚那派遣援外医疗队。其实历经 30 年的不断援助,临床发展较为 迅速。但病理科总体条件还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 代的水平,明显无法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来到圭 亚那,“希望把真正的病理诊断技术教给他们”这 样的念头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因此,一方面,我积极推动建立病理医生的规 范化培训,“名师带徒”受到了当地住院医师们的接受和欢迎;而另一方面,我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 践经验,帮助乔治敦公立医院建立了病理质量控制 体系。在与医院管理层沟通后,2023 年,乔治敦 公立医院引进了一名古巴医师、一名质量主管、购 置了全自动脱水机。这也意味着圭亚那第一次同时 有了两位组织病理医师。并且,切片、报告的流程、 报告的质量,都有了标准。当然,病理报告的签发 率自然而然地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