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苏州姑苏区人社局和沧浪街道联合举办的“金扇美道前 炫彩最沧浪”银杏长廊文化节主题活动开幕。本届银杏文化节开展“美时美拍印象秀”银杏主题摄影比赛、“美食美味舌尖秀”银杏食谱征集活动,以及“美风美颜国潮秀”古风服装沉浸演出等多项体验活动。蒙蒙细雨中,道前街人行道银杏落叶景观带成了欢乐的海洋,市民们纷纷前来在银杏树下拍照“打卡”。
为银杏主题摄影展作品投票
镜头下记录姑苏银杏美景
在主题摄影展区内,一共征集到145张来自姑苏区各街道退休老人们的摄影作品。拍摄者们用镜头展现了金秋时节姑苏区银杏千姿百态的美景。镜头下,表现银杏树下各种行人的动作、状态,有的拍银杏景观带、银杏林,也有的拍一棵、一对银杏树,甚至是一节银杏树枝、一片银杏叶的特写,还有的专拍满地的银杏落叶……市民们纷纷被摄影作品吸引,虽然天下着蒙蒙细雨,仍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在雨中找寻银杏的最佳拍摄角度,记录下雨中银杏落叶满地金黄的美景。后期,道前街“美时美拍印象秀”银杏主题摄影展区将设置自我展示区域,喜爱摄影的老年朋友如有优秀银杏主题摄影作品,可以在空白展板上粘贴展示,供游人欣赏。
道前社区鹿麟书院朗诵表演
唐玮丽和唐玮瑾姐妹是50多岁的退休人员,平时喜欢一边和朋友们结伴旅游,一边摄影采风,她们还经常向专业人士讨教摄影技巧,学习手机制图软件。“一般赏银杏的人都会比较多,如果远景不好取景,可以采取中景或近景的景别拍摄,但以中景拍摄时,建议将人物放置于画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上,比如在人物摸树叶时其身体会呈现出自然的曲线,这个时候就可以拍起来,利用对角线的构图既能突出人物,也能带来不错的视觉冲击力。”摄影展现场,唐玮丽与摄影爱好者分享拍摄银杏的心得。
行人们为银杏摄影
十大银杏美食展示姑苏味道
银杏戏四花、银杏跑蛋、银杏粉蒸鸡丁、白果腐竹干贝粥、银耳白果糖水……银杏美食展区内,烹饪高手们兴致高昂,向过往的行人和游客介绍自己做的银杏美食。在“美食美味舌尖秀”银杏食谱征集活动中,通过主办方专业评选,评出了十大银杏美食,入选作品编辑成《沧浪街道银杏美食集》,并由十位参赛者按自己提供的食谱制作成菜肴,在主题展示活动日当天进行菜肴展示。
竹辉社区王福根老伯带来了颇有创意和造型的“孔雀开屏”,制作步骤十分简单,准备银杏果、银杏叶、黄瓜、胡萝卜、山药、枸杞等材料,将山药去皮蒸熟切片平铺盘中,再用白萝卜雕刻成孔雀头型摆于盘中和山药形成孔雀形状,接着用煮熟的白果去壳有序排放在山药上,然后用黄瓜切片摆形围边,用枸杞装饰孔雀的脖颈,最后用胡萝卜刻成羽毛状摆放成开屏形状,一只孔雀栩栩如生立于盘中。阿姨伯伯们带来的菜肴不仅好看,还十分美味养生。
银杏树下旗袍秀
段苏华带来的“银杏粉蒸鸡丁”,以鸡丁、银杏作料,在黑木耳和芹菜的映衬下,粉嫩的鸡丁肉、金黄的银杏果,让人分外有食欲。“秋冬季空气干燥,老年人很容易消化不良,胃口不好。我这道‘白果腐竹干贝粥’是适合调养肠胃的养生粥,用砂锅将所有泡发好的腐竹、干贝慢慢熬煮,软糯的粥中呈现出鲜味。”仇留英正在介绍自己熬煮的银杏粥;华筱萍烹制的“白果腐竹猪肚汤”和张雪英带来的“家常白果马蹄烩虾仁”则是冬令进补的“硬菜”。
乡音艺术团三位成员表演葫芦丝合奏
街头才艺展示传播银杏文化
此次活动不仅传播银杏文化,也是退休老人们的一次才艺展示。道前街人行道上,映衬着金黄的银杏树,道前社区鹿麟书院的十位成员穿上红色汉服,在道前街上表演行走、作揖礼仪,热爱国学的阿姨们还齐声吟诵李白诗作。旁边,三位老人用葫芦丝吹奏起了《鸿雁》、《天边》,葫芦丝悠扬的曲调令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欣赏。在吉利桥公交车站那一边的银杏景观人行道,吉庆社区的两位退休老人笪家钰、孙正林正在表演二胡、竹笛合奏《姑苏行》。
汉服表演
此次主题日活动结束后,从11月28日至11月30日仍有后续活动花絮展。主办方在道前街人行道上设置街头表演区域,邀请辖区有才艺的退休老人表演自己的特长,可以是各种乐器演奏,也可以是各类古风服装如汉服、旗袍走秀,或是现代时装表演、舞蹈表演等等,为退休老人们搭建一块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张晓婷
校对 丁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