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师说新语|沈磊:这样参加家长会,效果更好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29 11:53

沈磊  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英语老师

个人公众号:沈磊的班主任手记

沈磊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每所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2次家长会。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团队精心准备,其投入程度不比一节公开课少;家长们全程参与,时间、精力花了不少,也像是上了一节超长大课。

然而,家长会的效果如何呢?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扰:家长会上信息量大、各科老师要求不完全相同,虽然听了好几个小时,知道应该做什么了,可具体执行起来,还是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我想从家长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参加家长会更有效。

01带着问题,参加家长会

家长们在参会前,会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吗?以期中家长会为例,它的召开时间通常在期中考试的后一周。很明显,这场家长会指向期中考试的得失分析及后续家校共育的策略交换。

期中成绩出来后,家长应趁热打铁,先和孩子做一次认真的成绩分析,谈成绩的方法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文章链接:期中考试后,我希望家长这样与孩子谈成绩)。在和孩子认真分析后,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习上(包括知识维度、方法维度、习惯维度)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列出自己参加家长会的《问题清单》。这样参加家长会,就会带着问题去听,也方便与老师交流。

老师最害怕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情况(除了分数)一无所知。这样来参会的家长真的就像在听天书,即便把老师讲的要求全都记下来,也没有办法在策略层面进行调整和配合,有的干脆走神到家长会结束。

老师也同样害怕家长这么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怎么样?”/“老师,我家孩子最近认真吗?”这类问题不需要问。孩子近况如何、是否认真,家长难道不清楚吗?如果真的不清楚,就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关注是否到位了。

那家长可以怎么问呢?以我所教的英语学科为例,我希望家长这么问我:“老师,我孩子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单词经常拼错,您看我在家里可以怎么配合?”/“老师,我孩子阅读错误率较高,他准备积累词汇并做一些阅读拓展,我需要怎么配合?”

这样问有三个好处:

1. 我知道您在家里和孩子已经认真分析了成绩,并对分数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 根据问题的分析,您和孩子已经制定了一些策略和计划。

3. 您准备配合孩子,您需要我给出配合的建议。

这样一来,我们(即家长和老师)都是在配合孩子主动改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学习,这才是家长会的初衷。这样问,还可以具体到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兼顾学科差异,这样有针对性的效果更好。

02带着表扬,回家与孩子交流

我在教室外候场时,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对话:“走,去看看他们(家长们)什么表情!”/“不知道老师会怎么讲我。”......

孩子对家长会的感觉是什么?是告状会、是批评会、是压力会......孩子从来不会觉得家长会是家长和老师一起帮助他们的成长会。为什么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会后,孩子们的“遭遇”。

我建议回去后采取三段式沟通法:“表扬---鼓励---提建议或要求”。

这样做也有三个好处:

1. 表扬促进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老师在全班家长面前表扬了孩子,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会提高,觉得老师关注并认可了他,觉得家长在乎他。这种感觉多么重要啊!表扬要具体,能够举例说明孩子在什么方面、什么行为(习惯、方法)有了进步,所以被表扬了。

2. 表扬之后再予以鼓励,让孩子看到希望。表扬之后孩子往往有动力,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顺水推舟的提到需要改进的部分并且鼓励孩子通过行为来做出调整。

3. 孩子更容易接受鼓励下的要求和建议。鼓励之后,要具体、明确的给孩子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要求。如果按照我前期文章的建议,家长会前家长已经和孩子进行了交流,孩子自主制定了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有些可能存在可行性问题,有些会结合家长会上老师的建议进行调整。这个时候,可以直接抛给孩子,看孩子是否接受,一起确定最终的执行方案。

这么多门学科,老师总会表扬到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没被表扬到,家长更需要和老师单独交流,找到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回去表扬。若单独沟通也没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就这么对孩子说吧:“XX老师说你的上升空间很大,只要你在......方面做些改变,你肯定能在......方面有所提高。”

家长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有老师表扬我的孩子,我更应该关注他、鼓励他、发现他值得表扬的地方。

这样一来,孩子既得到了肯定,又得到了鼓励,还明确了行动方案(2-3条措施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动力就提高了。

03带着主导意见,召开家庭会议

每个家庭通常只有一名代表出席家长会(更多情况下是母亲)。可家长会上的很多精神是需要全家达成统一意见的。所以,一定要拉上另一位监护人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传达会议内容(包括孩子接下来在学习和生活上可能遇到的挑战),讨论形成下一阶段家庭对孩子的一致要求,明确原则和底线。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隔代抚养的问题。社会的发展节奏很快,家长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是难免的。而隔代亲情又是最难把握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带上家里的长辈参加家庭会议。既不能伤了老人的心(他们照顾孙辈也很不容易),又不能破了对孩子要求的底线。

家庭成员方向一致,孩子才会有方向。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下一阶段会遇到什么挑战,家里可以配合做什么、准备怎么做……家庭成员必须形成统一的意见。参加家长会的成员要拿主导意见,因为您直接参与了家长会现场,更容易领会精神,而且您能来参加会议,也说明了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既然是家长会,聚焦的行为主体就应该是家长。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间、精力上可以做怎样的调整,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上需要做些什么,都应该在家庭会议上明确。最好能形成文字方案,成为家庭契约。

参加家长会是一门学问,希望以上三个建议能助力家长提高参会效果。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