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南京新增一所四星级高中,竟然是他——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30 17:21

6月30日,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结果出炉!由著名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创办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南京市栖霞中学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成功晋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在2020年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绩效评估中,学校更是囊括了“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学校管理奖”和“教学质量突出奖”5项大奖,“毅行栖中”的品牌效应深入人心。从2016年挂牌三星级高中到如今跻身四星级高中,栖霞中学之“变”,不到5年时间,这所学校为什么能够成功转型?记者进行了探访。

通讯员 张红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摄影 罗皞

【发现·这所学校焕然新生的模样】

这座校园步步有美景,处处有文化

栖霞中学自1923年建校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以“毅行”为办学理念,以质夫精神引领学校发展。校园依山而建,开阔疏朗,绿意盎然,为师生营造可以静心读书的一方天地。而每天步入校园的“爬坡”过程,不断提醒师生,始终葆有一种“爬坡精神”,努力奋发,勇于追梦。

每位考入栖霞中学的学生,将首先了解黄质夫先生创办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的经历和他的“救穷化愚争脸”的教育抱负。“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教不倦,学不厌,做不完”等黄质夫先生的教育思想,如燃烧的火炬,照亮师生前行的方向;如时光的烙印,深深镌刻在师生心中。毅行苑、耕读园、观枫墙……每一处精心打造的校园地标和文化景观以文化内涵塑造师生人格,时刻提醒栖中师生,传承爱国情怀,践行时代使命,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省级“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机械加工技术》《校园植物开发与利用》《黏土课程》……这些看起来像大学专业课的课程居然出现在一所高中的课表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栖霞中学打造了江苏省第一个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从课程打造、项目开展、文化塑造三方面入手,创新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跨学科的劳动教育为学生增添了许多动手的乐趣。比如,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尝试制作精油、手工皂、果醋,与美术学科结合的金陵折扇、陶艺和香囊,再如地理与生物学科融合的栖霞山土质检测,语文与信息学科融合的“班级展示VR”……结合高中生的知识结构,学校积极构建“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将传统劳作与科技“智”作融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踏实进取的实践能力,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毅行”教育活动,提振学生的“精气神”

每天广播响起,学生迅速按班级排好队,随着体育老师“跑步——走”的响亮口令,所有学生同一时间抬头、挺胸、曲臂、跨步……男生精神饱满,女生斗志昂扬,齐刷刷的节奏让人感觉到地面在震动,热血在沸腾。如此震撼的场景已经成为栖中学生的“日常”。

一年一度的20公里“毅行远足”活动,起点是质夫广场,目的地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栖霞山等。长途跋涉的疲累同学们全不当一回事,有的同学脚磨出水泡,仍坚持行走。对栖中学子而言,“毅行远足”既是一次体质与意志的锻炼,也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精神的洗礼。“毅行远足”主题实践活动被评为共青团江苏省委优秀品牌活动。

【探寻·这所学校成功转型的秘密】

关键一: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自治”是栖霞中学育人改革过程中呈现的一大亮点。栖中的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制定一些考评制度、班级公约、班级口号,自主管理班级,还真正参与到学校很多重大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中。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上,同学们要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校展示班级MV,导演、创意、采访、拍摄、后期制作,全是学生做主。团委、学生会对文明礼仪、升旗仪式、课间跑操、眼保健操、教室宿舍包干区卫生等班级常规检查内容进行打分量化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更是发挥自我服务、自觉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学生在常规管理中既规范了别人,又教育了自己,激发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关键二:72门校本课程助力成长

学生的发展,绝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增加,而是身心素养形成与完善的过程。学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毅行”办学理念整体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确立了“公民素质、责任意识、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五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形成了72门校本课程,课程包括心灵之约、智慧之门、毅行之路三大模块,涵盖公民人格、修心养性、自然科学、实践创意、人文审美、强健体魄、磨砺意志、担当责任、劳动教育等领域。校本课程《质夫精神照我行》获南京市首届教科研成果创新奖一等奖。创客社团又传捷报,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现场赛中,张远天同学荣获高中组创客项目一等奖。开放的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想要的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三:每个教师都是研究者

对教育者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如何面向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促进生命自我成长?在栖中,每个教师都是思考者、研究者,主动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校提出“教学做研一体化”的教科研理念,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近3年,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20项、区级课题32项。

学校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质夫精神”的特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毅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校本研究》的研究,深入开展毅行教育,用弘毅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质夫精神照我行》(江苏人民出版社)、《毅行之路》(东南大学出版社)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对话校长】

让每个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

翻开办学的新篇章,栖霞中学历久弥新、朝气蓬勃。而这些改变与栖霞区引进的一位名校长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栖霞中学现任校长马一新曾任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校长,是三级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享受江苏省劳动模范待遇、南京市2020年“陶行知奖”获得者。

从一所学霸林立的高中到一所相对普通的学校,会水土不服吗?马校长向记者坦言,2016年初来栖中时,确实有些不适应,这就更促使他对学校转型发展进行深入思考。马校长告诉记者:“我在县中工作了28年,县中模式有其优点,但不能简单照搬,要结合学校的地域环境、校园文化和生源现状,制定一个适合的发展方案。”马校长带领栖中人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地走转型之路,3年六去河北衡水取经,改良县中模式,全面推行“笃行管理、景行师道、端行德育、偕行教学、尚行课程、思行科研、雅行环境”七大工程,制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科学的措施,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关于课堂教学,马校长介绍,学校立足当下,面向学生未来,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打造“动力课堂”,形成“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迁移练习——创新应用”五步教学流程。将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原发动力,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栖霞中学的未来发展,马校长有三个期盼:把学校打造成“适性成长智慧园”“卓越进取活力场”“劳动教育品牌校”,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想要的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层次的老师都能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近期有两位南大教授到栖霞中学给学生做讲座,现场掌声阵阵,气氛热烈,讲座之后,很多学生目光炯炯地表示一定要树立高远的志向。马校长还透露,学校将在今年入学的新高一中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南大班”,重点培养,冲刺南京大学等“双一流”名校。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