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做的龙袍、织的手工艺品,我们都见过。但用云锦能把富有意境国画织出来吗?织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扬子晚报记者前去探访。现场看到,富有灵魂的国画,被云锦织就后,画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不仅更加立体,也给画作赋予了新的生命感。记者了解到,“织绘”云锦国画艺术展全国首展于南京云锦博物馆一楼特展区,限时展出(16日结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画上的流光溢彩让人惊叹
现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军旅画家赵文元的工笔鞍马云锦画《牡丹骏马》。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赵文元擅长画马,而马身上的马鞍,更是精美绝伦,古典雅致。这些马的造型是大唐盛世时期的高头大马,一匹匹充满活力,是帝王将相精挑细选的上等坐骑,笔下骏马也成为了“赵氏神马”。而云锦将这幅画作织出来后,记者仿佛在画上看到了一副镶满了珠宝、富丽堂皇的马鞍,和一匹骏马。记者角度偏一偏,马鞍上的光泽便闪一闪。工作人员介绍,这样一幅云锦画,就要用到上百种颜色,以彩色丝绒线转化表达,其中马鞍上贵金属装饰的搭配,更是讲究云锦妆金的巧妙,需要显而不抢:“在一片富裕繁茂的牡丹花丛中有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它的飒爽英姿和华丽夺目的马鞍饰品在娇艳的花丛中独领风骚。所以花的颜色用了渐变,很美,但又不会太艳丽。”
陈修范的《瑞雪》也让人印象深刻。本身画作就饶有生趣,再加上云锦,更添魅力。画面中雪的部分用白色的鸵鸟羽线表现,整个画面看上去仿佛看客也可置身雪中,伸手就可以抓一把画上的雪,摸到画上的鸟。织锦人采用云锦特有的扁金线,勾勒竹叶和茶花,清晰可感阳光照射在竹叶上的光感。
在现场,还可以感受到国家一级美术师华拓的《浩浩大江雪山来》。在他的画中,本身就能听到歌声。而现在,还能感受到山峦在不同的光线照射及观赏角度下,出现的五彩斑斓的颜色变化。据介绍,这主要因为山顶的郁郁葱葱,使用的是皇室原材料的孔雀羽线,孔雀羽线不同于桑蚕丝线,是具有立体的绒毛感,孔雀羽也称翠羽,因质地的特殊性,,云锦传说中的“转眼看花,花不定”的绚烂效果。此外,还有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的《丹荔白鹦鹉》、喻继高的《孔雀戏春》等等。
每一个作品,都是国画人的意境与织锦人的智慧碰撞。从线到技到的人类非遗工艺,突破想象的云锦织造工艺,展出云锦艺术品价值超百万,巨细靡遗,藏拙于巧的天工织就,属于新中国的现代云锦风格。
如何织就,记者探访
这些画作是如何织就的呢?记者来到云锦博物馆二楼织造展示区)。记者看到,云锦织造沿用明代丝织工艺技术,由两名织手共同操作,其上1人坐在大花楼木织机上,负责拽花,将编着各种图形纹样花本线提起,下面1人负责织造,根据上面织工提起的花纹经线进行挖花盘织,妆金敷彩。“上下配合需要默契,错了一点,一整幅就要废掉重来。”工作人员说。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桑蚕丝、金银线、孔雀羽线、真丝绒等等材料。一幅云锦作品,是从纹样设计开始的。设计好的纹样图案,要转化成经纬交织的工艺图纸。经过像素画处理,图案被分解成点,由点连成线,再构成色块。一件云锦成品纹样需要绘制的像素点可能达到上千万个。一幅小尺寸的云锦国画,也要织上大半年。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