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代表联名建议规划建设“大运河高铁”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25 15:08

一条京杭大运河,自北京南下,途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共8省市150个县市,既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沿线千百来积累的文化资源也正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打造而复兴。如何让千年积淀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来自江苏、山东 、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31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规划建设一条“大运河高铁”,自北京而下,以350公里时速沿河直通杭州。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

领衔这一建议的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来自于运河城市扬州,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撰写这条建议之前,就和沿线多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讨论,到了北京后又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最终31名代表积极在建议上签名。代表们认为,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仅有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线的少数节点,影响了大运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传承、发挥和利用,迫切需要规划建设沿线的一条高速铁路通道。

代表们建议 “大运河高铁线路走向为:北京——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淄博、临沂)——江苏(新沂、淮安、扬州、镇江、溧阳)——浙江(杭州、绍兴、宁波),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

图片

“大运河文化带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均有直接联系。”周善红对记者说,运河沿线不少城市因运河而兴,但随着上世纪初京沪铁路建设远离京杭大运河沿线,致使沿线的许多城市逐步衰弱。当前,推动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完善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铁路作为支撑,串联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及淮海经济区,多点联动,形成合力发展空间格局框架,构建大运河文化带主轴,实行整体发展。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通过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通道,构建大运河沿线要素流动的大动脉,还可以将大运河文化带沿线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促进文旅融合,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激发运河活力。

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通道,不仅可以加快运河沿线要素流动的动脉,促进沿线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也体现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的要求,实现与水路货运相得益彰,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周善红表示,这样一条高铁,既可缓解京沪高铁运力紧张的局面,带动山东、江苏腹部地区的发展,又可通过徐淮、沪宁、沪杭高铁串联已通高铁的运河城市,从而将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打造成“绿色经济高铁”、“文化高铁”、“生态高铁”、“旅游高铁”“融合示范的高铁”。 扬子晚报/紫年新闻记者石小磊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