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品出“小康”滋味 童眼看小康“活色生香” “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征文大赛火热进行中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08 17:05

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来一碟金华火腿,就一壶贵州小酒。饭后,再啜几只麻江蓝莓,饮一杯清冽回甘的安吉白茶……这新鲜别致、颇有讲究的“菜谱”在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二13 班崔烨同学的眼里,成了“小康”生活的代名词。他从“菜谱”这个独特而细微的视角来反映他心目中的小康:人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出情调”的巨大的生活变化。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小康生活是什么模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一起来说道说道:小康,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真切体会的衣食住行,或许是那营养丰富的“菜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是宽敞舒适的“房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小康餐桌

“小康菜谱”里装的不光是“菜”,更是美好生活

“小时候放学时的家门口,浮动着朴素的味道。一碗清水白粥,配上一碟酱菜,妈妈的眼角眉梢染着隐晦的歉意,我只甜甜一笑,囫囵吃下。”在崔烨的记忆中,清水白粥落在胃里妥帖而踏实,在温饱中却总存着一味寡淡。

十几年后,妈妈熬的粥堪称“惊艳”:“粥还是养胃的粥,却不再是清汤寡水,添一味新疆和田土生土长的红枣,加一根温县垆土的山药,和一把门前院子里自家耕作而得的花生,再落一片吸收过宁夏烈日阳光的枸杞,细熬慢炖,满巷弥漫着幸福的甜香。”妈妈的心情也变了:“妈妈眉眼弯弯,想不到帮助贫困地区而购买的食材与土味,既响应国家扶贫的号召,又在我家的“小康菜谱”上留下了华夏民族的味道。”

“小康菜谱”“盘”里装的不仅是“菜”,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崔烨在作文中感慨:“这不就是我脑海中的现代小康吗?就餐桌上不断变化的小康菜谱而言,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在温饱线上挣扎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背后凝聚着党和国家日日夜夜的殚精竭虑与决策方略,凝聚着无数的人民公仆深入基层与鞠躬尽瘁,更凝聚着无数的华夏儿女为美好的生活付出持之以恒的拼搏努力。”

小康出行

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三辆车”见证“小康”生活

“近年来,小康生活在我眼里的变化浓缩成了三辆车。自行车,那辆车是我家的第一辆车。摩托车,是我家的第二辆车。汽车,这是我家的第三辆车。”南通市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初二同学顾寄民在作文中写道:“爷爷是个竹匠,常用竹子编制一些农具拿到镇上去卖。后来,爷爷腿脚有了毛病,便在家努力挣钱只为了给奶奶买一辆自行车,好让她送货时轻松些。这辆车放在车棚里有些年份了,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光泽。”

“在上幼儿园时,爸爸常用摩托车接我上学和放学。我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双手抱着爸爸的腰。”

随着小康生活的不断发展,顾寄民的家庭也逐渐富裕起来,他的爸爸买了一辆小汽车。“它崭新,锃亮,黑色的车身熠熠闪光,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都能照出人影。有了汽车的保护,免去了我们夏季的烈日灼心,也免去了冬季的寒风刺骨。我们不再打车出行,不再乘火车旅游,我们可以自驾游,出行更加快速便捷。”三辆车体现了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小康住房

三代人从昏暗的小楼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进步发展,往往能在小家的衣食住行上体现出来。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初一同学陆逸轩在作文《家的前行》中讲述了自家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与爷爷一起挤在一间八九十平方的小楼层里。客厅能够通光的只有一扇小窗,并且那儿并不朝阳,光线昏暗,下午三点就已经像是黄昏。虽然有个小阳台,但阳台上的几盆花草也病歪歪的,好像到这儿逃荒的难民。灯是苍白的,照在那同样苍白的油漆墙壁上,折射出一种单调乏味的光。”

“现在我家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搬进了新房,又还清了房贷,心里很踏实。已装修好的新家,内部宽敞,南北通透明亮。老爸爱养花,空间就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到处摆放了花草,很是漂亮。初中的体育很重要,所以有个很大的房间做了我健身锻炼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弹吉他的琴房。我的书柜中已经不再只限于中国古典文学,满满的各类名著,随时让我都能在书海中乘风破浪。”

大赛征稿中>>>

设置三个组别,8月20日截稿

据了解,本次征文大赛以“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为主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鼓励广大青少年用征文形式表达对祖国繁荣富强、家乡发展变化、个人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抒发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立志向、有梦想,争做时代新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大赛共设置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三大参赛组别,面向江苏省中小学生,同时欢迎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踊跃投稿。

记者了解到,本次征文大赛将于8月20日截稿。截至目前,大赛已收到各地中小学生投稿上万篇,大赛过程中,大赛组委会将邀请名师专家撰写系列专稿,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扬子读写网、少年志融媒平台开展互动展示。征稿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成立由中小学名师、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作品评审,最后按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每组10名,二等奖每组20名,三等奖每组30名,优秀奖每组40名,同时设置网络人气奖每组10名。此外,评委会还将根据组织、指导参赛的情况评出一批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扬子读写网(www.young100.cn)为大赛官方投稿平台,关注扬子读写网微信公众号可获取最新大赛资讯。

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扫码一键参赛

融 媒 平 台

征文主题: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

征稿对象:面向江苏省中小学生,同时欢迎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踊跃投稿。

参赛组别: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

征稿时间:6月1日-8月20日

参赛要求:

1、作品紧扣本次征文主题,立意较高,内容充实,富有想象,有真情实感。

2、每名参赛者可提交1篇征文作品,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3、小学生组作品字数在500字左右,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作品字数在800字左右,已公开发表或在省级及以上获奖的作品不再申报。

4、投稿作品须为学生原创,一经发现抄袭、剽窃,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视情况通报参赛者所在学校。

投稿方式:个人投稿:登录 “扬子读写网”(www.young100.cn)大赛专题网页投稿,或关注扬子读写网微信号(yangzidxw),手机参与投稿。集体投稿:xiaoxuezhuimeng@163.com(小学组),chuzhongzhuimeng@163.com(初中组),gaozhongzhuimeng@163.com(高中组),所有邮箱投稿作品均需附参赛表(可登录扬子读写网下载)。

特别说明:本次活动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主办方有权将获奖作品用于制作推广、编辑出版、新闻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