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长庚映月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1-03 12:25:45

如果说,有哪本书令我受益终身,肯定是那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新华字典》。它不仅是我识文断字的启蒙老师,更是奠定我事业的基石——七岁那年,父亲把《新华字典》和冯德英名著《苦菜花》放到我面前,郑重命我:冯德英是老家同镇人,他的著作是我们的骄傲。你要认真读这小说,有不明白的字或义,可以从《新华字典》查得。

从此我依靠查字典,不仅读完了《苦菜花》三部曲,更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爱。从小学到初中,我一发而不可收,从国内的四大名著到国外的高尔基、雨果等巨匠,我都与他们日日神交。下放后,我于无聊困顿中,突发宏愿:为什么不学学那些作家,也来试一下我的作家梦?于是我率尔操觚,居然真就逐渐入道,最终跻身专业文学队伍。写作过程中,由于没受过专业语文教育,我仍会时不时地依靠《新华字典》之助。可见这本小小的工具书,对我之“善莫大焉”!

近期,我有机会去海安的“蓉和怡心园”采风,惊喜地发现,我之良师益友《新华字典》的主编,是海安人——怡心园中有一可谓文化圣地的“魏建功纪念馆”。它集纪念馆、艺术馆、国学馆于一身,三大宏阔建筑呈“品”字形,代表了魏建功先生品质、品德、品行和立德、立功、立言之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海安人民对这位文化乡贤的仰慕。

怪不得《新华字典》如此精准实用,其主编可不是寻常学者!魏建功曾任北大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不仅被誉为迄今已发行逾七亿册的《新华字典》之父,更先后担任数所名校的教授,魏建功于书法金石艺术也有很深造诣,曾应鲁迅先生之邀为其书写《北平笺谱》序言。抗日战争期间,魏建功曾创作金石篆刻作品多枚,义卖捐款给抗日团体。抗战胜利后,他还曾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两年多,创办《国语日报》,为国语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魏建功与同道者一系列的有效举措,基本扫清了日本人在台湾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台湾省再次落地生根。1949年后,他又历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和北大副校长,诚可谓“建功”煌煌的一代文化宗师!

魏建功纪念馆建筑高雅大气,画廊红柱,色彩相映,左右书亭,蔚为壮观。一楼正厅,迎面立有先生立塑人像,配以“天行健”,力显展览主题。而馆展内容丰富翔实、令人目不暇接。

我在敬仰先生精神、业绩的同时,内心亦升腾起由衷的叹羡。盖此独特而珍贵的纪念馆之诞生,本身就如星辰,闪耀着尊贤重文的精神之光。因为建馆没用国家一分钱,全由海安儒商仲跻和,独立斥资数千万元建成!而其动因中重要的一点,也与《新华字典》有关!他说:“不说魏建功的学术伟业,仅就《新华字典》而言,我自己及许许多多名人大家,都曾受益匪浅……”

仲跻和以《新华字典》及魏建功的功业为荣,亦以他是乡贤为荣,果断发愿并建设了先生的纪念馆,以缅怀先哲丰功伟绩,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善哉,魏建功之煌煌业绩!壮哉,仲跻和之拳拳义心!

某种程度上说,两人之间的关系有如我步出展厅时,仰望夜空所看到的壮丽一幕——晴朗的夜空上,满月高悬;清晖遍地,福人无算。而紧傍其侧的长庚星,虽然看上去很小,却也分外晶明、令人钦敬……

作者:姜琍敏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