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当年,我们的“小苏超”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7-04 16:05:00
“小苏超”延续了今年以来草根足球的火热,看着这些十二三岁少年驰骋球场的英姿,我埋藏心里多年的绝杀时刻,又重回脑海。
四年级那年的暑假,一放假,学校球场便落了锁。伙伴们目光交汇,只一瞬,便默契地走向村东头那片空旷的打谷场。
顶着毒日头,我们弯腰弓背,挥舞铁锹锄头,用簸箕运来晒干的泥土,填补雨水冲出的坑洼。十来个伙伴肩并肩、手挽手排成一列,二十几只脚掌此起彼伏,嘿哟嘿哟地跺脚,夯实地面。我爬上老柳树,锯下木料,凿出榫卯,横梁稳稳卡入门柱,球门骨架就此立起。球网也好办,渔民老朱家的屋后堆满旧渔网,征得同意后,我找来渔网,细心缝补好,挂上门框。最后,我用锋利的河蚌壳作笔,在泥地上画出禁区与边线,至此,我们的足球场,基本大功告成了!连续忙活了几个白天,这天傍晚,球场终于竣工。
月华如水,我们开始奔跑。一窝蜂地追逐着那只足球,逮着机会便狠狠抡上一脚。没有规则比分,只有汗水和笑声在碰撞,直到远处爹娘的呼唤声响起,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后来,大家陆续进了乡里的初中。第一次见到操场白线分明、球门屹立的标准球场,我们激动坏了!如饥似渴地恶补足球知识,这三年,成了我球技蹿升最快的黄金岁月。
可一到暑假,学校照样铁门紧闭。伙伴们一合计:“回老地方踢球!” 然而,非满月之夜,场地漆黑一片。“合伙多买几只手电筒,照样踢!” 我补充道:“这钱可不能伸手跟父母要,自己挣!” 树上的知了壳、河滩的野鸭蛋、草垛旁的“无主”鸡蛋……乡间攒钱的法子不少。积少成多,新足球、手电、电池都会有的。
于是,打谷场再现名场面:十几只手电筒光芒交织,有的绑在电线杆上,有的高踞草垛顶端,更有两只牢牢拴在球门立柱上。分组对抗激烈展开,我踢得热血上头,索性甩掉了脚上母亲新纳的布鞋,光脚板踩在土地上奔跑。一次边路突破中,对方慌忙将球碰出底线。我主罚角球,外脚背奋力一撂,皮球划出一道美妙弧线,“香蕉球”!直挂球门后角!同队伙伴沸腾了,冲我大喊:“明哥,你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常规时间难分高下,点球决胜开始。前四轮战成3比3。最后一轮,对方后卫一脚将球射向了月亮。这时,我已经将布鞋重新穿上,走上罚点球的位置。我像巴乔一样双手叉腰,深呼吸,摆正足球,助跑,摆动右腿,打门!此刻,仿佛偶像巴乔点球失利的魔咒附体,我踢出的球软绵无力,角度平平。就在脚触球瞬间,右脚上的布鞋竟挣脱束缚,和足球结伴,晃晃悠悠一同飞向球门!对方守门员在手电光影里,只见两只物影飞来,慌忙鱼跃扑球,嘿,扑到了!低头一看,手里攥着的竟是我那只布鞋!而足球,正从他脚边滑过,慢悠悠地滚进了空门!
绝杀!点球绝杀!同队的小伙伴又一次欢呼着向我涌来。
对方的守门员摇摇头,苦笑着跑来,将那只布鞋扔还给我,一脸不甘。
喧嚣声与晃动的光束引来了附近纳凉的奶奶们。她们眯着眼瞧着,啧啧称奇:“这些娃儿真是傻呀,多放几个球上去踢,不就不用抢得这么凶喽?鞋子都踢飞上天咯!”小伙伴们会意大笑,瞬间盖过了夏夜的虫鸣。
作者:熊有明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