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护航兴趣!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青少年足球培训消费指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5 15:00:00
“苏超”强势出圈,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潮,带动青少年足球参与热情高涨。多地足球培训机构报名量激增,为保障青少年和家长的权益,引导理性健康消费,8月14日,江苏省消保委结合相关政策规范和市场现状,发布消费提示。
图源 视觉中国
选择正规机构,核实相关资质
家长在选择机构时,务必做好相关资质的核验工作。第一,需审核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查看机构是否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营业执照》等法定资质,确认证照在有效期内且经营范围包含足球培训相关内容。同时,家长也可通过教育部指导开发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看当地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以防选到“黑名单”机构。第二,需核实教练员资质,查看教练员是否持有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是否具备与培训项目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详细了解教练员的专业背景、执教经验等信息,避免选到非专业教练。第三,需实地考察训练场地,确认场地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安全消防、卫生、环保、食品经营等方面的规定,同时根据《江苏省青少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规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监控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家长在咨询培训机构时,可进一步提问考察。
严守资金安全,防范缴费风险
根据《江苏省青少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一次性培训收费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提前收取费用时不得早于培训开始前1个月。家长在缴费时,谨慎选择长期大额缴费,以防机构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付款时,选择通过机构对公账户进行转账并要求机构开具发票,切勿将费用转入个人账户。警惕“优惠套餐”“限时折扣”等营销手段,避免因冲动消费陷入退费纠纷。
签订规范合同,明确退费细则
缴费前,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正式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培训内容、课时安排、费用明细、退费条件及流程等核心内容。要求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退费比例、办理时限及违约责任,避免使用“概不退还”“最终解释权归机构所有”等不公平格式条款。签订合同后,妥善保管合同文本及相关附件,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依据。如遇纠纷,注意留存培训合同、缴费凭证、沟通记录、机构宣传承诺的记录等相关证据。
如需投诉或者举报,可拨打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热线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也可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苏超”的热潮是传播足球文化的良机,热爱的价值远超胜负,请广大家长以理性护航兴趣,以安全守护梦想,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生态。
通讯员 苏消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