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汇

AI联动,分分钟响应…平台如何迅速干预心理危机?中科院专家这样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6 21:02:00

自杀风险如何快速识别,危机干预有哪些技术和实操策略?近日,在第2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即将到来之际,快手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团队,为平台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开展了一场系统、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守门人”危机干预目标是降低短期风险

培训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刘兴云通过真实案例解析了风险评估、共情倾听、安全计划制定等实用技能。

刘兴云和现场人员交流说:“我们的工作类似于‘守门人’的工作,就是在发现一个人有自杀风险或有自杀倾向时,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提供心理援助的资源、帮助他保持一个安全的状态、并进行转介,而不是现场解决他的心理困扰、解决他自杀的根本原因。”

刘兴云说,危机干预的目标是降低短期风险,无法做到长期的人格转变。“自杀风险或者自杀意念的消除,很可能需要进行长周期的心理咨询,有时甚至是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而不是靠一时半会儿的沟通就可以消除。” 

 

针对身处一线的干预人员可能会面临的情绪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赵楠从情绪的本质与调节方法入手,系统讲解了注意转移、幽默化解、认知重构等六大情绪管理方法,并与现场参与人员互动体验。他强调,情绪是可管理的资源,而非我们的敌人。

大模型技术已应用于轻生风险识别

自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作为日活数亿的内容社区,快手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负责人李恩宇介绍说,平台从2018年底就开始利用AI技术等开展自杀干预,2021年8月正式组建自杀干预社会救助小组,通过对干预流程的多次升级完善,已经形成从AI技术识别、公众反馈信息快速预警,到整合评估用户发布内容、评论等信息,综合判断预警风险的流程,7X24小时干预挽救有轻生倾向和轻生行为的用户。 

 

“对达到报警标准的,会立即报警;对未达到报警标准的,会联系用户沟通安抚;对经判断无风险的,会将该用户纳入观察期。”李恩宇说,这套流程要求小组成员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风险评估并完成报警。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平台也持续迭代升级自杀干预预警系统,并于3月底接入新技术。李恩宇介绍,基于大模型的意图洞察与风险定位能力,预警系统可以在海量直播中自动锁定高危风险信息,联动预警机制直通平台自杀干预救助小组团队。同时,大模型自动生成风险摘要与关键信息链,使研判效率提升超50%以上,核实时间成本缩减至分钟级,实现“风险信号及时干预、救助联动分钟级响应”。

据了解,去年5月快手还上线“种太阳计划”,一方面发挥平台技术优势,识别并联动警方干预挽救有轻生倾向的人,另外一方面发挥平台内容的优势,通过联动媒体、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平台上的专业创作者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给公众以启发,帮助有心理危机的人走出困境,截至目前相关科普直播和短视频的观看量超千万人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