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高考进入倒计时,“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5-05-21 17:25:00

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

有关专业选择的讨论再度升温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范围内新增、撤销、调整专业点3424个,29种新专业亮相,调整力度不小。同时,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为重点领域开通专业设置“绿色通道”。

本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是高校响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常规动作。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调整步伐也有加快之势。

梳理近五年“双一流”高校新增专业数量可以发现,TOP10中有6个属于工学门类,再次印证了工学的主导地位。

整体来看,工科类新增专业主要集中在技术革新、工程应用等领域,这一趋势也与近年来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战略方向一致。

据统计,五年内,“双一流”高校新增布点“智能”“智慧”专业203个,几乎全部集中于工科,有较强的技术导向。除人工智能外,这些专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这类专业大规模增设的重要原因。

“健康”“运动”专业迎来新增潮

在以“智能”“工程”为主的新增浪潮中,“运动训练”以25个新增量位列第六。该专业属于教育学类,培养内容涵盖运动技能、训练理论、体能管理等。

作为一个过去由体育院校主导开设的专业,运动训练在双一流院校中存量少、空白多、新增空间大。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体教融合”成为政策共识,一些综合性大学开始主动“补位”。仅近五年,就有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5所双一流院校新设该专业。

不仅如此,“健康”“运动”也正成为高校专业建设的新关键词:

■ 既有面向专项竞技项目的“冰雪运动”(东北师范大学)、“足球运动”(河海大学等);

■ 也有健康支持类的“运动康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健康科学与技术”(上海交通大学)。

当然,专业新增数量的多少,除了受战略导向和社会需求驱动,也受“存量基础”影响。新增多少并不完全等同于热门程度,“上新”与否还取决于高校原有布点的饱和程度。

新设专业瞄准未来命题

近五年,我国全新开设142个专业。不少看似小众的新设专业正瞄准未来问题,从“大类拓展”迈向“精准定制”。

比如去年新增的“冰雪舞蹈表演”,正是响应北京冬奥会后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战略部署。

今年新亮相的29种新专业也有鲜明特点:

■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等面向国之所需。

■ “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聚焦尖端科技。

■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老年医学与健康”与民生息息相关

在布局全新专业的过程中,顶尖院校率先发力,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比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今年全国两会再度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低空技术与工程”就被加入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为国家设置的战略急需专业之一,紧贴当前“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的趋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六所“双一流”高校率先响应,从今年起首次对该专业招生。

专业是产业发展的前置准备,也是高校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的体现。

“新文科”加速布局

“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中,新文科起步较晚。

自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多个交叉融合型的文科专业相继设立。

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计算金融”;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15所高校开设“金融科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38所高校开设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近五年排名第二的新增热门专业,仅次于人工智能。

2

哪些在“退场”?

有的专业刚刚站上时代风口,有的则正在走向历史。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虽仍有新增需求,但新增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撤销数量却连年攀升,学科“瘦身”趋势明显。

在“双一流”高校,这些调整更显方向明确:

■ 山东大学一次性停招了27个本科专业,撤销了书法学等10个专业。

■ 四川大学撤销31个专业,其中不乏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过去的热门选择。

■ 北京大学撤销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调整的背后,既有学校本身师资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考虑,也伴随着专业方向滞后、人才培养含金量不足、就业表现不佳等现实困境。

3

如何看待新增与撤销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