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遇上非遗缠花,“满”是希望,“缠”住美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2 15:10:00
扬子晚报网5月22日讯(通讯员 周璟 记者 陈咏)“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小满时节,万物渐丰,充满生机与希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子衿汉服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缠花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
动手制作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恰是“将满未满”的状态,饱含着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知足常乐、留有余地”的智慧哲思。缠花这一非遗技艺,以丝线缠绕出精巧作品,制作过程需要耐心与细致,讲究循序渐进,与小满“满而不盈”的意境不谋而合。同时,缠花常以花朵、果实等为造型,在小满时节制作,也呼应着此时作物即将成熟、花果繁茂的自然景象。
活动现场,子衿汉服社任学姐详细介绍了缠花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制作技巧。缠花源于宋、盛于清,底蕴深厚,为传统美术类项目。多用彩色丝线,在精心制作的纸板和铜丝架上缠绕出各种形态精美的花鸟虫鱼、瓜果汉字等图案,被誉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有着锦绣前程、吉庆有余等美好寓意。
展示作品
现场,同学们在学姐指导下,迫不及待动手制作。引线、缠绕、塑形,每一步都认真专注。制作过程中遇到丝线缠绕、造型不易等难题,大家相互交流、请教,逐渐掌握技巧。不一会儿,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缠花在同学们指尖绽放。“开始觉得很难,丝线总不听话,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慢慢找到方法。看到自己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参与活动的小俞同学说。
“在小满节气举办这次缠花活动,希望同学们在感受节气变化的同时,领略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缠花制作考验耐心和细心,如同小满时节作物生长需要时间沉淀,希望同学们体会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提升自我。”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继中老师表示,子衿汉服社通过开展传统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同学关注传统文化。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非遗举办更多特色活动,引导同学们沉浸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