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揣把剪刀上大学的小姑娘,“剪”出非遗一片天,收徒当上“大师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3 15:29:00
师徒情深
去年9月,扬州姑娘方馨平成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大一新生。跟其他学生不同的是,她的行李里有一把“大剪刀”。这把剪刀,是身为扬州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师傅“传”给她的。短短一年不到时间,方馨平凭借这把剪刀,在学校里“剪”出了名气,现在已经有六个同学拜她为师。5月23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个执著、坚韧的女生。
方馨平出生于2006年,7岁时便随着师傅剪纸。她的师傅,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章荣老师。肯学习、有灵气的小馨平,是他唯一的徒弟。
据介绍,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2024年9月,方馨平刚踏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校园,便萌发了一个想法,希望聚集一群有共同爱好和梦想的同学成立剪纸非遗团队。想到就做,在学院和老师的支持下,团队迅速组建。万事开头难,起初团队成员只有三人,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后,成立了“纸·愿”守艺人公益非遗团队。现在这个团队里,她已经是六个同学的“大师傅”了。
据了解,方馨平带领“纸·愿”守艺人公益非遗团队,积极投身公益,把扬州剪纸带入中小学、带进老年人以及特殊群体中。在南京老年开放大学,团队成员们被热情的银发学员包围;在中小学课堂,小朋友们眼睛里有星星,发出一声声哇哇的惊叹声;在南京聋人学校定制的剪纸课堂上,同学们无声挥动剪刀,此时无声胜有声,承载着传承者们的无限希望。
“剪”出广阔天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团队业务从最开始的公益课堂拓展到非遗数字库构建、非遗文化产品开发、非遗全域营销等。团队成立一年有余,已经开展60余场次公益课堂及活动,暑假、寒假返回家乡进行调研,累计服务时长1500 小时,累计行程5000公里,真正做到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看到团队的发展和成果,章荣老师感叹,后生可畏,年轻人的想法还是多的、新的,希望确实在年轻一代人身上。
“我们团队成员大部分是设计专业的,我觉得更应该通过设计视角和形式,来创新扬州剪纸,通过人工智能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活力,实现非遗文化的‘技术焕新’。”方馨平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她所带领的团队挖掘和领悟非遗背后的故事和传承精神,通过扬州剪纸非遗传承的多元化表现和实践,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自豪感。采访中业内人士对方馨平及她的团队给予很高评价:这群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而又甘于“坐冷板凳”的年轻人,推动了扬州剪纸非遗活态传承,干出依托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公益事业。大学生让非遗文化突破时空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喜可敬,值得点赞。通讯员 郑晓榄 王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