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吨!连云港海鲜“盖帽了”!
来源: 连云港发布
2025-05-24 15:52:00
海洋伏季休渔
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养护制度
自1995年全面实施以来
今年已跨入第30个年头
靠海吃海,更要“养海”
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到“鱼虾满仓”
从“竭泽而渔”到“可持续共生”的转变
交出了一份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答卷
千帆归港,还鱼儿一湾宜居之海
休渔期,赣榆区石桥镇韩口港,有序地停放着300余艘渔船,蔚为壮观。“苏赣渔04239”船上,今年40岁出头的张明东,正带着工人对船体进行检修、刷漆。
“休渔,是为了年年有余。”因为家中祖祖辈辈出海捕捞,张明东从长辈们口中听到曾经的辉煌,也看过捕捞效益下滑后长辈们的心酸。他坦言,这几年随着休渔政策的执行,大家养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域面积7516平方公里
盛产黄鱼、带鱼、梭子蟹等海产品
上世纪
绝佳的海上“良田”
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资源衰减
海里的一些鱼类、贝类销声匿迹
成规模的鱼汛也不见了
“这几年通过严格执行休渔政策,加上生态修复措施推进,渔业资源得到很好的恢复。”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负责人丁艳峰介绍,目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洋渔业捕捞量稳定在11万吨左右。
伏季休渔期,江苏省连云港市1600余艘大型渔船归港修整,按照“船回港、人上岸、网入库”的管控要求,休渔期间,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渔船均需停泊在指定港口,渔具必须捆扎封存或搬离渔船进库存放。
生态修复,重构一片活力之海
5月9日清晨,秦山岛码头,随着最后一批中国对虾苗种跃入碧波,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首次大规模增殖放流行动顺利完成,放流数量达2.52亿余尾,规格均在1厘米以上。
此次放流为连云港港墟沟港区5万吨级航道扩建及集装箱堆场填海工程生态补偿项目,也是今年伏季休渔以来首次放流活动,旨在通过科学增殖放流修复海洋生态,助力打造“蓝色粮仓”。
除了严格执行休渔制度
江苏省连云港市通过政府补贴、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措施
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运用“海洋牧场+人工增殖放流”模式,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金,投放各类人工鱼礁7万多个,布设100多处人工鱼礁区,同时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放流各类苗种100多亿尾(粒)。
“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例,我们现在建成海洋牧场调控面积170多平方公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和栖息地,增殖放流鱼、虾、蟹等各类苗种超过40亿单位,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恢复。”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海洋牧场管理科科长伏光辉介绍,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鱼礁区投礁后年平均生物量是投礁前的5至8倍。
监管护航,构建一方法治之海
秉着“零容忍”的态度
一直以来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加大检查力度
同时与公安、海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通过开展突击检查、日常巡查等多种方式
对违反禁渔区、禁渔期规定进行捕捞
以及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进行捕捞等
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与此同时,江苏省连云港市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和装备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小目标雷达自动识别系统,通过无人机巡航、近海小目标雷达监控系统等“技防+人防”手段,织密监管网络,让违法船舶“无处藏身”。
去年,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累计出动船艇300艘次、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巡航里程达1.9万余海里,登临检查渔船340艘次,打击跨界作业船舶160艘次,清理禁用渔具、违规网具1100余条(套),清理涉渔“三无”船舶、快艇、浮子筏128艘。
记者:袁春梅 通讯员:梁玲 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