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哇塞!看江苏少年在科创大赛上“脑洞大开”搞发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6 12:57:00

5月25日下午,第三十六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协主席陈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荣尧,团省委副书记韩淼,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施蔚,高邮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志明等主、承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仪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这场以“创新・责任・诚信・合作”为主题的大赛,就像一块超强磁力的磁铁,把全省13个设区市的689名学生和科技辅导员代表都吸引过来啦,大家围绕着513项创新成果展开了一场超激烈的科创大比拼。

奇妙点子大集合,聚焦生活超前沿:空间站“洗澡神器”诞生记

经过层层选拔,有513项作品成功冲进终评。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就有411项,小学组102项,中学组309项,还有科技辅导员项目102项。这些作品紧紧盯上生活痛点、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

陈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获奖选手颁奖

来自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的赵李同学凭借“固体燃料涡喷发动机推进的二级可分离火箭模型”项目斩获最高奖项“培源奖”。什么是“培源奖”呢?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针对青少年创新成果类一等奖作品,专门设置了3个“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名额。他告诉记者:“通过一个暑假的自学,我完成了这个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本届大赛不仅让我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更坚定了我继续在此专业方向进行探索的决心。未来,希望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的李润一带来的发明也获得培源奖。李润一琢磨的是空间站智能节水领域。简单来说,就是能通过加湿器喷出水雾,再用风扇吹出风,模拟在地球上淋浴的效果,让宇航员能舒舒服服地洗澡。要知道,在太空的湿润环境里,宇航员可没办法像在地球上一样痛痛快快洗澡,只能擦擦身子:“想法源自我去参观航天基地的时候,了解到航天员洗澡不便,心里就想着一定要给宇航员们整一个舒适的洗澡设备。”

这想法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李润一为这个发明忙活了将近一年。一开始,他得先解决模拟淋浴效果的问题,风扇就安排上了。接着他又想到,空间站里水资源那可是稀缺得很呐,水循环系统必须加上。最后,还得再装上一些智能设备,让整个装置更“聪明”……

不过,发明的路上哪能一帆风顺呀,这个发明又涉及水又涉及电,一不小心电控系统就可能短路。有一次,差点所有东西都烧坏了:“可把我给急坏了,当时整个人都崩溃啦。”但他可没被打倒,重新买系统原件,焊接、安装程序,一点一点把“洗澡神器”给抢救回来。而且,为了让这个发明更靠谱,他还按照文献的方法运算,研究一个人洗澡得用多少升水、风扇转速该是多少,就为了能精准模拟出那个淋浴场景,连模拟重力都得考虑进去呢!

数学模型揭秘生态缸植物生长

另一边,科利华中学初二的张誉蓝也不甘示弱,他带来的《生态缸环境中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可是江苏省初中组唯一的一篇数学论文。

张誉蓝喜欢玩《无尽的拉格朗日》这款宇宙星际发展策略软件,不过因为只有周末能玩,由于不能及时收割,导致庄稼老是枯死。于是他就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准确判断自己的上线调整时间。

后来,他又发现:“短期视角审视,若能通过生态缸发展农业,地球上的人类将不再受地理位置之限,历经数千年的农业亦将发生历史性变革。从长远眼光来看,在星际宇宙中,人类唯有借助生态缸技术方能解决粮食与生存环境问题。”

生态缸是个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里面植物的生长受好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搅和在一起,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所以张誉蓝就想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定量描述这些因素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给优化生态缸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他从好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比如把模型再细化细化,把植物品种差异、病虫害影响、微生物群落作用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还想开展长期实验,瞧瞧植物在生态缸里的长期生长趋势,看看模型靠不靠谱;再把植物生长数学模型和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缸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最后,还想把这个模型用到生态瓶、微型温室这些小型生态系统里去……这篇论文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获得了二等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在第三十六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像李润一、张誉蓝这样的小发明家还有好多好多,他们的奇思妙想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照亮了科技创新的道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江苏青少年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赛终评期间还精心设置了科学讨论会、科普秀、学长说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特别策划的“薪火传苏”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邀请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之女茅玉麟从亲历者、传承者的视角讲述其父亲的科学奋斗故事,多维度推动科学家精神传承与青少年科创素养培育。

摄影 刘成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