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湖之水”浇灌“高原格桑” | 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工作纪实
来源: 常州发布
2025-07-14 22:45:00
从阳湖大地到唐布拉草原,从“三城三河”到“甜蜜小镇”,武尼两地人民接续书写东西协奏的山水长歌。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自2023年4月进疆以来,大力实施“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核心战略,以阳湖之水浇灌的四大援疆工程,在尼勒克县落地生花。
01
民生为本 筑牢幸福根基
在波澜壮阔的援疆画卷中,民生工程是最温暖人心的笔触,也是最浓墨重彩的底色。
9月,总投资超1亿元的尼勒克县阳湖中学即将迎来首批学生,这座由武进援疆资金投入1.01亿元建成的现代化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和标准运动场,将容纳2000余名初中生,极大优化当地教育资源布局,缓解学位紧张。
孟克特景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营业收入翻倍增长。唐布拉景区去年新建4座“尼好”服务驿站,今年又为三座驿站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扩容,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扩大一倍。不仅本地人受益,游客也纷纷叫好。在315沿线景区打卡点,投放网红打卡石,在小华山建设亲水木栈道,让游客深入自然,感受原始美景。
武进援疆工作组2025年计划实施的18个援疆项目正全力冲刺,总投资8012万元,项目涵盖全民活动中心、医疗设备、旅游设备等5大民生项目,以及骆驼养殖、污水处理、环卫设备等多个小而美项目。
工作组将抢抓施工黄金期,确保所有项目9月底前完工,11月底前完成验收审计,让惠民成果早日见效。
02
产业赋能 激活发展引擎
一滴水,从布隆大峡谷4000多米的山巅流淌,内含丰富微量元素,被称为“会呼吸的水”。工作组赋能尼勒克的优质水资源“全面升级”——从水质检测标准的提升,到生产车间的技术改造,再到与东部美妆企业的合作洽谈。如今,当地水生产的化妆品喷雾走进全国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疆货出疆”的明星产品。
从“单产发展”到“多产融合”,工作组依托尼勒克资源优势,推动农体文旅产业融合,加速驶入“快车道”。
在尼勒克,蜂产业不仅是年产值1.2亿元的支柱经济。工作组围绕“蜂巢蜜语 甜蜜小镇”主题打造的多尔布津村,则让这一“甜蜜经济”再升级。该项目填补了县域亲子游、文化游空白,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探索出多元化增收模式。2025年上半年,尼勒克县旅游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33.29%;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41.34%。
当藜麦替代传统作物,每亩地创收三百到四百元;当天山冰川融水成为三文鱼养殖的“黄金水源”,武进援疆工作组证明了,援疆,不仅是资源的输入,更是发展理念的深植。
03
智力润疆 厚植发展内力
69岁的尼勒克市民刘春华双膝疼痛难忍,援疆医生徐扬团队成功应用县医院首次引进的PRP技术为其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次日疼痛即缓解。
在武进工作组支持下,累计筹措500多万元用于设备采购和学科建设,派出99名医疗专家,开展手术3600余台、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推动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种子工程”。工作组致力于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通过“示范课+讲座+研讨”及“1+N”教研模式,累计举办公开课6场、学术讲座7场,培训教师460余人次,有效筑牢受援学校教育根基。
厚植发展内力,还需“双向奔赴”。去年全年,工作组带动20批、200余人奔赴武进跟学锻炼;向尼勒克输送教育、医疗、经济等领域近百位柔性专家,帮助培养当地人才。
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智力援疆成效显著。工作组通过“组团式”帮扶厚植人才土壤,通过“订单式”培育精准滴灌急需领域。不仅解了“当下之渴”,更深挖了“未来之源”。
04
文化聚力 共绘幸福图景
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活动被送到新疆,一个个文旅投资项目落地新疆,一期期精品文旅培训班办到新疆,一趟趟旅游包机专列抵达新疆……今年五月,江苏援伊·常州(武进)援疆工作组被授予“尼勒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在工作组支持下,尼勒克县2025年“工会杯”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设置餐厅服务、客房服务、母婴护理等7个项目,吸引伊犁州173名选手参赛。“新疆尼勒克•常州武进”两地篮球邀请赛举行,尼勒克县篮球队与武进村超联赛冠军湟里镇篮球队展开激烈交锋。
三年援疆路,浓浓武尼情。值此“十四五”收官与三年援疆关键之年,武进援疆工作组以实干实绩奏响东西协作的壮美乐章,让武尼情谊像天山雪松一样根相连,像江南茉莉一样香交融。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殷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