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里的苏“式”哲学
来源: 徐州发布
2025-07-15 16:52:00
“苏超”里的苏“式”哲学
人生的快乐与意义,早已超越胜负
近日
常州发布推文
《论“苏超”:苏东坡申请出战!》
在徐州
这座苏轼曾经为官的名城
展读常州这份苏轼笔墨与现代绿茵的对谈
心生感慨万千
江苏大地上的东坡故事
原是这般处处共鸣
运河水载过的行舟
与绿茵场奔涌的脚步遥遥相和
千年诗词里的豁达
与体育赛事的昂扬撞出星火
其实东坡的精神
早成了江苏人共有的心声
羁旅天涯的苏东坡,一生与舟船相伴,无数次在江河浪涛间丈量天地。当“江”水流经 “苏” 地,便漾开了他与这片土地的万千情缘,镇江的金山寺曾映过他扣舷的月影,在常州的运河水曾载过他漂泊的行舟……
在徐州,黄楼印着他登高的足迹。这位率百姓抗洪、开煤矿利民的贤臣,与徐州缘分深挚。在别处他是苏东坡、苏轼,唯独在这片土地,他是万众敬爱的“苏徐州”。
而这位在徐州与百姓共担风雨的父母官,骨子里亦藏着对生活的热望与闲趣,他曾经将踢得一脚好球的高俅举荐入朝,大宋球场上曾滚动的鞠,在千百年后江苏的绿茵场上,化作黑白相间的足球,续写着穿越时空的圆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超” 赛事里,各城市的球队基本都是业余球员为主,是集合民间力量的队伍。
有些队员还年轻,正在上学;有些已经工作了,论年纪算不上老,可放在体育竞技里,却算“高龄”。他们奔跑在场上,体能确实存在差距,但精神头一点不弱。争球的时候,那股全力以赴的劲儿,就像青春的力量重新涌了上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比分,在球赛里总最先勾住视线。可若沉下心细品,总会撞见比分之外的动人:
门将飞身扑救时绷直如弓的身影,边锋单刀突破时带起的风,一颗球在脚间辗转争夺的执着,筹谋许久的进攻意外折戟的怅然,终场哨响时记分牌上遗憾的差距……就像徐州对战南通的一场比赛,一分惜败的落差,令无数人怅然。
输一场比赛,就像天上出现一片乌云。
但哪怕乌云压场,人们仍努力绽开笑脸:天上不晴又如何?家乡的球队正在场上拼得酣畅,观众心里,便永远是一轮满月高悬。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苏超”赛事的热烈之中,徐州与省内许多城市,互致家书叙述情谊、歌唱相和传递欢悦、景区优惠共赏风光、专车接送畅行无阻、赛场相拥见证热忱、礼品互赠留存暖意……
足球场上场外,有着众多暖心的快乐。这份快乐,是球员拼抢时的酣畅,是观众呐喊时的赤诚,是本来彼此之间,不熟悉的徐州市民和其他城市的球迷,因一片绿茵结下的羁绊,恰如苏轼在徐州抗洪后与百姓共饮的浊酒,悠然闲适。
无关输赢,不分你我,只在这人间烟火的热络里,无论主场客场,无论晴天雨天,都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和豁达。原来千百年前苏轼笔下的快乐,早已化作此刻绿茵场边最朴素的欢颜。
河上的舟楫早已远去
可“大江东去”的豪迈仍在回荡
宋代的球门随风而逝
“苏超”赛场上的呐喊却正应和着当年的喧腾
就让我们从“苏徐州”的诗词里
寻一脉文心与绿茵的共振
看看“苏超”赛场上最动人的注脚
文图 | 周翔宇 徐州发布往期 徐州市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