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冲鸭!今晚剁个鹅
来源: 扬州发布
2025-07-15 18:54:00
当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遇上瘦西湖的波光柳色,
当鸭血粉丝的烟火气
撞上全鹅宴的精致感,
一场关于“鸭鹅之争”的江湖故事,
在江苏的美食版图上悄然上演。
南京鸭与扬州鹅,
这对同饮长江水的朋友,
带着各自的看家本领摆开擂台——
是鸭肉一统江湖,
还是鹅味独步天下?
且看这场舌尖上的“德比大战”!
第一回合
名门望族的传承之争
南京鸭:
从宫廷到市井的千年江湖
南京鸭的江湖地位,早在六朝时便已奠定。盐水鸭号称“鸭中君子”,以“皮白肉红骨头绿”闻名,明代时更被列为“贡鸭”,连朱元璋都曾感叹“日食烤鸭一只,方不负江南”。板鸭则是“冷兵器高手”,经盐卤腌制后风干成“鸭中琥珀”,曾是漕运水手的“硬通货”,一枚板鸭劈开,足以佐酒下饭走江湖。
至于烤鸭,堪称“明火执仗的热辣选手”,明炉炭火间油脂滋滋作响,配上秘传红卤(用鸭骨、肉汁、十余种香料熬制),浇在米饭上能让人多吞三碗饭。更别说鸭油烧饼这种“暗器”——层层酥皮裹着鸭油的咸香,咬一口掉渣有声,连《儒林外史》里的名士都抵不住这口香。
扬州鹅:
水乡孕育的雅致流派
扬州鹅的故事,藏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古宅里。盐水鹅是“温润书生”,选用一年半以上的青草老鹅,经老卤慢煮后肉质紧实,浇一勺炼过香料的鹅油,咸香里带着回甘,乾隆下江南时曾赞其“酥嫩不柴,齿颊留香”。风鹅则是“隐世高手”,冬季用盐、花椒、八角腌制后挂在檐下风干,宛如鹅肉界的“腊肉诗人”,蒸着吃能品出岁月沉淀的鲜香。
全鹅宴堪称“鹅界琅琊榜”,从鹅头(盐水鹅胗)到鹅掌(糟鹅掌翼),从鹅血(鹅血豆腐汤)到鹅肝(酱香鹅肝),三十六道菜品将鹅的每一寸肌理玩出花样。红烧老鹅则是“江湖豪侠”,浓油赤酱间透着冰糖的甜、酱油的鲜,连骨头缝里都浸着汁,配一碗鹅油炒饭(用鹅油炒香米饭,拌入碎鹅肉),堪称碳水与脂肪的巅峰对决。
第二回合
兵器谱与必杀技
南京鸭的五大门派
盐水鸭派:十二字口诀“炒盐腌,清卤复,晾得干,焐得足”,94℃左右低温慢煮锁住肉汁,讲究“骨里香”的境界。
板鸭派:“三伏天腌夏板鸭,腊月份做冬板鸭”,盐与时间的魔法让鸭肉自带咸鲜风骨,宜配黄酒慢品。
烤鸭派:明炉挂烤如“火中取宝”,鸭腔灌水形成“外烤内蒸”,皮脆肉嫩的关键全在这一炉炭火。
鸭油派:鸭油烧饼是“跨界高手”,将烤鸭的边角料炼出油来,成就酥到骨子里的碳水炸弹。
鸭血派:鸭血粉丝汤是“平民英雄”,鸭骨汤打底,配鸭血、鸭肝、鸭肠“三鲜”,再加一把粉丝豆腐果,早高峰的南京街头,十家早餐店九家飘着这股香。
扬州鹅的四大招式
盐水鹅·白斩真经:老卤如“时间容器”,每天只添新汤不换老卤,越煮越醇,鹅肉烂而不散,咸淡相宜。
风鹅·风干密卷:选冬鹅腌制,挂在通风处让西北风带走水分,蒸制后咸香扑鼻,佐茶下酒两相宜。
全鹅宴·六合归一:从冷盘到热菜,从煲汤到点心,鹅舌、鹅肫、鹅血均成美味,比《红楼梦》的茄鲞更讲究。
红烧老鹅·浓油剑诀:铁锅爆炒出焦糖色,加黄酒、酱油、冰糖焖煮,收汁时勾薄芡,每块鹅肉都裹着“琥珀色盔甲”,汁水能拌三碗饭。
第三回合
江湖地位与民间口碑
在南京
鸭子是“社交硬通货”——“斩只鸭子”是邻里寒暄的日常,是加班晚归的慰藉,是逢年过节的餐桌C位。街头巷尾的卤菜店永远飘着卤香,老板手起刀落间,肥瘦相间的鸭肉码得整整齐齐,浇上一勺原卤,塑料袋一包就是最鲜活的南京烟火气。
在扬州
鹅肉是扬州人的乡味,离家的念想,回乡后的“第一道菜”。早茶桌上,一碟盐水鹅胗配绿杨春茶,是老扬州的清晨仪式;冬季,风鹅挂在檐下随风轻晃,宛如水乡的风物诗;逢年过节,全鹅宴摆上八仙桌,亲友围坐间,鹅掌、鹅翅、鹅肝各有吃法,尽显“食不厌精”的淮扬风骨。
终 章
舌尖上的和解
这场鸭鹅德比,
与其说是胜负之争,
不如说是江苏饮食文化的双面绣——
南京鸭是“市井里的江湖气”,
扬州鹅是“雅舍中的风月谈”,
一个写满烟火,
一个藏着诗意。
就像秦淮河的热闹
与瘦西湖的清幽并无高下,
鸭血粉丝的草根气与全鹅宴的精致感,
共同构成了江苏美食的博大精深。
若你问我站哪边?
小孩子才做选择,
成年人当然是——
左手斩只南京盐水鸭,
右手剁个扬州盐水鹅,
再配上两块鸭油烧饼、一碗鹅油炒饭,
坐在长江边的老茶馆里,
看江风浩荡,品双鲜入肠,
这才是对这场“禽界德比”
最崇高的敬意。
小互动:
如果给南京鸭和扬州鹅组个CP,
你觉得叫“鸭鹅兄弟”
还是“禽门双绝”更贴切?
本文由南京鸭业协会、扬州市淮扬菜厨师协会指导
文中部分图片由南京鸭业行业协会、扬州香格里拉提供
作者 屠明娟
摄影 张卓君 程曦
海报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