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淮安,为什么要迭代升级营商环境

来源: 淮安发布

2025-07-16 15:35:00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迭代升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四最”营商环境。

近年来,“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在淮安深入人心,但为什么还要迭代升级营商环境?这一更高追求的背后,到底有哪些考量?

营商环境:改革的“重中之重”

“营商环境”进入中国内地经济语境,起码可以找到三个源头:一是1997年以后中国香港出现了关于营商环境变化的讨论,不久,近在咫尺的深圳等地开始使用“营商环境”一词;二是世界银行从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流布极广、影响很大;三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04年刮起“郎旋风”后,多次围绕营商环境主题发表演讲,“营商环境”一词渐为公众所知。

那么,什么是营商环境?2019年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样解释: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在淮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年前就已经开展,但赋予其以某种战略意涵的时间并不算长。简单回顾,能够梳理出以下几个标志性举措:其一,在一段时期内,设立市委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并实体化运作;其二,提出“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并连续五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到项目攻坚和营商环境上;其三,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出台《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这些标志性举措的背后,是淮安对营商环境战略意义的认知深化和行动进阶。在实践与观念的持续激荡中,淮安实现跨越崛起的方法论逐渐清晰——

近代以来的淮安,长期是农区、灾区,在一段时期内还是战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工业才起步,但工业不强始终是淮安的最大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抓项目、强工业一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然而,淮安不靠海、不沿江,虽然“有矿”,但岩盐、芒硝、凹土等矿产不足以支撑起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淮安拿什么去吸引投资者?

答案很简单,一方面是抓“硬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是抓“软件”,而“软件”的核心就是营商环境。

我们看到,这几年,市委在强调项目攻坚是发展“头版头条”的同时,还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改革“重中之重”。市委书记史志军的一席话观点更加鲜明:营商环境是淮安发展的“生命线”,为企业家服务就是为淮安发展服务。

简单的分析已经表明,营商环境是一地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重中之重”,在以项目攻坚推进工业强市、实现淮安跨越崛起的链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得营商环境者,得项目、得工业、得发展。

淮安实践: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今年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从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

这些方面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营商环境的主要构成。在淮安,优化营商环境既注重系统推进,更聚力重点突破。重点,就是市委提出的“四最”: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

重点发力,精准高效:

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开辟多条全货机航线,实现淮安港和国内外一线港口的无缝对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推进“水、电、气、视、讯、排”联合报装和“三零”服务,加强要素价格监测,工商业水价、合同内天然气价格、工业用地平均出让价格等持续保持全省低位;

创新实施营商服务专员、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等制度,率先推出“合并联合式”行政检查,落实礼遇企业家政策举措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环境;

推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创新建立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三极”工作机制,全流程全方位与时间赛跑;

……

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久久为功,换来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2021年以来,淮安市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满意度实现“四连增”,全市营商环境质量综合评分排名持续跃升。

与之相应的,是重特大项目攻坚的持续突破。这几年,重特大项目纷至沓来,助推淮安在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下仍然保持工业经济的向上向好。今年上半年,淮安在建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51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26个,工业经济多项主要指标增幅全省领先。

上述事实证明,淮安抓项目、强工业的最大竞争力源于营商环境,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就是打造淮安的核心竞争力。

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问题。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然要求在完善制度规则、推动设施联通、破除地方保护、促进要素流通、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而这意味着各地招项目、推项目的一些“老办法”“土方子”不管用了,需要尽快作出调整。更进一步,上述重大变化,必然使营商环境因素在区域发展竞争中的权重更大,也必然带来更加激烈的营商环境比拼。

基于此,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市委全会提出迭代升级营商环境的原因。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二,需要对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既有做法进行审视和迭代,进一步充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内涵;第三,围绕营商环境的更激烈比拼已经到来,必须瞄准一流,打造一流“四最”营商环境。

根扎得越深,树才会立得越稳,枝叶才会越强健,也才有底气面对更强的风雨,迎接更大的挑战。一句话,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结合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一些重点值得思量:

坚持“项目签约前心中有数、项目签约后说话算数”,不仅要求对项目、产业“胸中有丘壑”,而且要将诚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围绕企业家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推出更多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要求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直面难点、直击痛点,用真正压降成本、真实解决问题的改革,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解难题;

“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建章立制的闭环机制”,要求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让企业感受到淮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撬动项目、推动发展,淮安已经走出一条有特色、见实效的成功路径。面向未来,淮安也一定能够成功迭代升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四最”营商环境,向梦想的更深处前进。

作者:辛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