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店摆摊“爆火”,海门烟火气里满是真活力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7-16 19:53:00
什么情况?
最近的海门街头
藏着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以往那些高门大户般的大牌酒店
竟纷纷把餐桌搬到了路边
星级酒店的招牌菜
突然就成了街坊邻居
随手可买的平价美味
下午四点半的长江南路,烟火气比夕阳先到位!思杰大酒店刚掀开蒸笼,红烧肉的油光便映亮了街角。大块五花肉码得整整齐齐,酱汁浓稠得能拉出细丝,热气裹着桂皮、八角的醇厚香气漫过人行道,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
餐盘还没来得及摆整齐,摊位前已排起了长队,大家踮脚望着端出来的菜品,眼神里满是期待。“酒店的餐品用料实在,味道也好,比路边摊让人放心。”正在排队的市民王阿姨坦言,星级酒店的品控标准,是她果断下单的关键。
南海东路上,桃花岛八喜堂外摆区同样热闹。白切鸡、土豆牛腩、椒盐小带鱼等刚摆上桌,熟客们就陆续围了上来。“给我来半只酱鸭,剁小块,再要五个麻辣鸭头。”住在附近的赵先生熟门熟路地说。老板一边麻利地装盒一边应着。
而在光华大酒店门口,餐车刚推出来,“叮”“叮”的扫码声便此起彼伏。红烧狮子头、虎皮蹄髈在餐盘里冒着热气;花雕熟醉虾、捞汁花甲透着清凉,旁边的麻球、扁豆肉饭也码得整整齐齐。刚下班的市民们攥着手机,很快就在餐车前站成了小圈。上班族小李举着餐盒说,“选了糖醋排骨配素鸡,再要个三丁包,拿回家就能直接吃,省去了自己做饭的麻烦。”
这些曾以高端宴请、商务接待为招牌的星级酒店,如今带着几元到几十元的平价美味“俯身”街头。蒸笼里的热气、餐盒里的香气、扫码时的清脆提示音,都让星级标准融进了市井烟火,也悄然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
为什么酒店外摆模式能火出圈?核心优势藏在细节里:食材采购、后厨管理、烹饪技术的专业积淀,让高端服务下沉成“接地气”的民生供给,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的需求,又补上了平价餐饮市场的优质供给缺口。
对于酒店而言,外摆并非“降维”,而是“拓维”。思杰大酒店负责人表示,此前酒店宴会厅在非高峰期常有空置,人力、食材等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便民食堂”外摆项目启动后,不仅盘活了闲置产能,更通过日常经营积累了大量社区客群。桃花岛八喜堂酒店更是通过外摆收集消费者反馈,将受欢迎的卤味菜品纳入酒店宴会菜单,实现了“街头口碑”向“厅堂业绩”的转化。
这种“俯身”,其实为传统餐饮行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它打破了“高端餐饮=高价格”的固有认知,让品牌价值通过更亲民的方式触达消费者;另一方面,这种“店内外联动”模式,既能缓解传统餐饮门店租金压力,又能借助酒店的标准化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现在的海门街头,酒店餐车的热气混着市井吆喝,成了最鲜活的烟火气。下次路过长江南路或南海东路,不妨停下脚步——说不定你眼熟的那家大牌酒店,正端着热乎菜,等你说一句“来一盒”呢!
高温天里的海门街头,星级酒店餐车前排起长队,人均上百的招牌菜变身平价家常菜,这抹滚烫的烟火气让市民直呼“真香”。高端餐饮与街头烟火的温暖握手,不仅点燃了市井热闹,更藏着海门独特的城市密码。
这份热闹背后,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民生答卷。昔日高朋满座的星级酒店放下身段,把大厨手艺送进寻常街巷。对市民而言,是家门口的美味实惠;对酒店来说,是转型路上的新赛道。面对“酒店摆摊挤压小摊贩”的担忧,其实无需多虑——小摊贩有“本地味、人情牌”的暖心,大酒店有“标准化、卫生牌”的安心,多元业态共存才能让烟火气更旺。
这份打破常规的创新之举,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海门城市性格的自然流露。海门向来以开放包容拥抱变化:体育赛场迎接八方观众,尽显海纳百川胸怀;文化舞台汇聚中外佳作,让交流之花热烈绽放。正是这样的城市基因,催生了高端餐饮与市井烟火的奇妙碰撞。
而这股升腾的烟火气,既是市场焕发的新机遇,让传统业态在创新中找到出口;又是民生传递的新温度,让幸福滋味直抵人心;更是城市彰显的新韧性,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
当餐车炊烟与市井吆喝交织成歌,海门正以鲜活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城市活力,在于既守得住人间烟火,又迎得来创新活水。
记者:林莉 徐斐逸
摄像:孙乙匀 徐张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