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丽家乡建设出力 6名乡贤捐了350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1 13:12:00
扬子晚报网7月21日讯 (通讯员 袁开建 王晓荣 记者 王国柱) 一河清水,树青草绿,栈道迂回; 微型公园里郁郁葱葱,“能人亭”飞檐翘角......夏日里,座落在兴化市西塘港河畔的戴南徐唐村美成一幅画。
进入村里,一座微型公园里郁郁葱葱,飞檐翘角的“能人亭”两侧一副对联耐人寻味:“商海弄潮巨子,村庄建设功臣”。2008年,村里的6位在外经商的能人们,先后捐资350万元,修通了进村的公路,修好了村庄巷道、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改善了村庄环境。
为表彰能人们的善举,村里修建了这个“功德亭”,撰写了《村庄建设记》制作成牌匾挂在亭子上方。就是这个“能人亭”成为众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能人们的自豪,成为以后为家乡建设作贡献能人们的“路标”……
近年来,徐唐村又做了群众迫切需求的多件实事:新建环村桥、兴富桥、兴唐桥等多座大桥,改造浇筑了5500米长的混凝土巷道,新建300平方米的人民活动中心,拓宽通村公路和停车场,新建中心村1000平方米的硬质化中心广场等,这些项目同样得到了村里在外经商能人们的支持。村党总支书记高翔说,这是“徐唐现象”的延续。
一河清水,树青草绿,仿古凉亭,栈道迂回,一座精致的小公园镶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老百姓办完事了可以到这里歇歇脚,成为老百姓的“会客厅”。这里过去曾是杂草一块丛生的废地,村里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把这里建成了微景点。高翔说:“你把老百姓作为家里人,老百姓才会把你当作家里人,这就是‘徐唐人家’的深刻内涵。”
村庄小河旁,一个刻有“24孝”图案的文化墙分外引人注目。村里利用这一传统文化的资源,把这里当作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地。沿着大路向西,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高翔说,这座桥叫做雄黄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这一片是一片坟地,先民们为了避邪建了这座桥“镇”住风水。由于时间久远,桥身斑斑驳驳。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里“修旧如旧”,成为一个景点。
“美丽乡村需要建设一批景点支撑,但决不能为了好看搭‘花架子’,建在老百姓心中的‘景点’更为重要,这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生活在生态、文化、自然的‘画面’中,这是‘徐唐人家’的根本点……”高翔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