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海门藏在艺术节里的人文经济学,为何令人沉醉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7-21 21:13:00

盛夏时节,江苏省海门市东布洲的艺术活力如骄阳般炽热绽放。种类繁多的展演,不仅是艺术盛宴,更是一道文化大餐。在海门,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艺术文化正与经济社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就蕴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

从2024年以“初生”之名叩开长三角艺术交流的大门,到今年以“嬉・戏”为主题扩容升级,第二届东布洲国际艺术节完成了一场动人的蜕变——它不仅跃升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合家欢艺术盛会,更让艺术从展厅的“高冷展品”化作街巷的“人间烟火”,从遥不可及的“远方风景”变成触手可及的“身边温度”,在这片土地上写下“生长”的注脚。

海门人骨子里刻着“讷于言”“敏于行”的基因。千百年的鱼米丰饶和文化滋养,磨砺出低调务实的气质。平时虽不张扬不外露,但内在的个性、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浇灌着了不起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东布洲艺术节”成为流量池,这份从土地生长出的文化自信好像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人人以身为海门人而自豪。

一切变得自然而然。这场全民文化盛宴背后,藏匿着流量时代上好大思政课、孕育时代价值高地的新课题。我们应该更加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是最好的思政课,处处可以赞美,时时可以吟唱,只不过需要一个个能让人大声说爱的大课堂——而“东布洲艺术节”,正是那口让热忱蒸腾而出的锅灶,而且这个锅灶在众人拾柴下越烧越旺、突突的鼎沸声越来越响亮。

真正的国家认同,永远与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的脚步同频共振。艺术节如此,其他各行各业亦如此;海门如此,全国各地亦如此。上好“大思政课”,不仅需要课堂讲坛,不仅需要纪念馆、博物馆,不仅需要时代大剧,也需要搭建像“艺术节”这样的舞台以及舞台上的活剧,以及将“戏”转化为“根”的智慧,让大家把对党、对祖国、对城市、对人民的爱纵情“唱给你听”。

艺术盛会的生命力,从来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生态体系的深度滋养。2024年首届东布洲国际艺术节以“初生”为题,用7国25部作品、126场活动点燃长三角艺术火种;时隔一年,第二届艺术节升级为11国32部剧目、150场演出,这场蜕变的核心密码,藏在“布天鹅”艺术孵化计划的迭代中。

首届艺术节上,“布天鹅”计划聚焦项目招募与作品呈现,如同播下艺术的种子,而本届构建起“招募—孵化—在地彩排—合成”的完整生态链:联合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韩国中心等国际机构,携手上海木偶剧团等专业院团,联动东布洲动画周等本土品牌,形成艺术创作的“闭环生态”。从16部孵化作品中精选的5部佳作,在艺术节完成深度打磨与惊艳亮相,收获如潮好评。

更可喜的是艺术根系的延伸:首届孵化的《宝儿》《和风一起散步》成功“走出去”载誉而归,为本土创作注入国际视野;越来越多艺术家选择“住下来”,在东布洲的烟火中汲取灵感,与在地创作者碰撞创意火花。正如专家所言:“当艺术从‘短期展演’变成‘长期培育’,这里正长出抵御时光的文化森林。”

主剧场的灯光骤亮,50分钟的教育戏剧《寻梦的猫》落下帷幕,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是本届艺术节最动人的瞬间——海门区东洲长江路小学小水滴戏剧社的孩子们,用童真演绎的寻梦故事让全场沸腾。这场演出早已超越“观看表演”的范畴,成为艺术节“全民参与”理念的最佳诠释。

改编自英国经典童话的《寻梦的猫》,藏着本土孩子的“创作密码”。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孩子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深度参与者:将作业压力、友情困惑等成长体验融入剧本,让流浪猫的寻梦之旅充满中国儿童的情感温度。

演出中,现代舞的灵动与爵士乐的明快在梦幻灯光下交织,而孩子们眼里的真诚比任何技巧都更动人。“小艺术家们的表演真挚精彩,堪称绝伦。”伊朗艺术家MOMO现场点赞。深圳市小橙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梁子感慨:“孩子们的演出甚至超越了许多专业演员,生动诠释了美育教育的在地融合。”

这种参与感渗透在艺术节每个角落:木偶互动剧里体验神话角色,亲子工作坊中共制道具,艺术展览中变身“小小策展人”……当艺术不再是隔着距离的欣赏,而是“身临其境”的创造,每个人便都成为了艺术的“主人”。

本届艺术节突破传统模式,将网红市集升级为“核心场景”。以艺术为纽带串联生活场景,实现文旅体验与消费潜力的“双向奔赴”,让艺术从“展厅风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网红市集成了品质与创意的汇聚地。主办方严选30多个品牌车尾箱及特色摊位,打破地域限制,上海的精致点心、苏州的古韵文创、南通的特色小吃等“排队王”齐聚一堂。曾经作为艺术节“配角”的市集,如今成为吸引周边人群的“流量磁石”。人们穿梭其间,在美食的香气与艺术的芬芳中,感受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产业联动是激活消费的“金钥匙”。艺术节以艺术为轴心,辐射周边,首次联合謇公湖、喜来登等酒店及龙信、大有镜等商铺推出“艺术+消费”折扣。这一创新模式将观剧体验延伸至餐饮、住宿等领域,让游客沉浸艺术的同时享受生活便利,文旅消费潜力被充分释放。

节事联动更添浪漫色彩。作为东布洲两大文化IP,动画周与艺术节首次“破壁联动”,动画周的经典IP变身彩蛋或主角登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影响力叠加。这些IP从屏幕走进现实,让游客在日常体验中触摸艺术温度,完成从“风景观赏”到“生活浸润”的完美转身。

细致观察,东布洲艺术节“文”火能烹出“热销款”,正在于文化能让经济拥有更深厚的底蕴。中国从不缺好故事,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为优化文旅供给提供着丰厚滋养。对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国际化的表达呈现,打造独特品牌,推动产品故事化,就能走出人无我有的新路子。

我们终将懂得:让千万人把爱尽情喊出来,才是灵魂深处真正的热爱,才是最好的思政课。

一座城的动人之处,往往藏在它独有的气质里。最近,海门借东布洲国际艺术节,将城市魅力尽情舒展。

150余场中外佳作在此点燃创意之火。偶戏灵动、小丑诙谐、音舞曼妙,多元艺术各展风采。本土原创剧目《寻梦的猫》首演更是惊艳全场。这不仅是一场持续升温的艺术狂欢,更是城市魅力的集中迸发——传统与现代碰撞,本土与国际对话,灵感与热情交织,海门正以鲜活姿态向世界展露着文化自信与蓬勃活力。

文旅融合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家早已不满足于“看山看水”,更向往有态度、有个性的深度文化体验。前不久,“爱唱歌的罗小罗”引得歌迷纷至沓来,二次元ACG演唱会让青春身影尽情摇摆……艺术已成为海门最亮眼的“流量密码”,让热爱有了奔赴的方向。

更难得的是,艺术在海门早已走出展馆,融入城市肌理。动画周的奇思妙想、博物馆的时光回响、孩子们舞台上的纯真绽放、街头涂鸦里的青春态度……张謇故里的底蕴与现代艺术的灵动碰撞交融,让这座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更富生机。

艺术浸润出的独特气质,正成为海门生长的力量。当文化诗意流淌于街巷,这座城便有了温暖人心的温度与生生不息的活力。愿更多人循着艺术踪迹,走进海门、认识海门、爱上海门。

记者:林莉

摄制:王雷

出镜:张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