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耗时一年,扬州非遗传承人复刻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3 19:30:00

出土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的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是我国仅存的四顶明代凤冠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凤冠”,作为国宝被永久禁止出境。近日,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琦,耗时近一年的时间,完美地复刻出了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出土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的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资料图)

耗时一年,扬州多宝簪花技艺传承人陈琦复刻出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裴睿 摄

古法技艺完美复刻国宝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了四顶明代凤冠(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和中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皇帝金冠——金丝翼善冠。这些凤冠金冠代表了当时冠饰制作工艺的“天花板”,也是东方美学的封神之作。

其中属于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是历史上使用珠宝最多的凤冠:冠冕由121颗名贵彩色宝石、3588 颗珍珠和18块小红宝石镶嵌而成,总重2595克。十二条金龙和九条金凤则由金丝或金片制成,通过花丝等工艺打造出立体生动的形态。十二龙九凤冠被誉为“中国最美凤冠”,作为国宝被永久禁止出境。

耗时一年,扬州多宝簪花技艺传承人陈琦复刻出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裴睿 摄

耗时一年,扬州多宝簪花技艺传承人陈琦复刻出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裴睿 摄

在扬州陈琦老师工作室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了她复刻的十二龙九凤冠。冠冕之上,十二条金龙和九条金凤栩栩如生,整个凤冠使用了大量的点翠工艺,翠凤、翠云、翠叶、翠花穿插冠上,制作难度极高。陈琦老师表示,古人制作簪花配饰用到的点翠工艺都是将翠鸟的羽毛镶嵌于金属底座上。光泽感好,色彩鲜艳,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现代工艺已经使用其他方式取代了杀害翠鸟取羽这样的残忍方法。

作为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能复刻国宝也一直是她的梦想。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构思到查找资料,再到观摩实物并多次赴京请教名师,前前后后耗时约一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年六月1:1成功复刻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除了点翠工艺没有使用翠鸟的羽毛之外,其他工艺如金丝、花丝工艺等均沿用古人流传下来的技艺。

从制作簪花到复刻国宝,扬州给她创作的激情

谈到自己作为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琦老师表示是扬州这座城市给她带来了灵感和创作的激情。古代簪子主要是用来安发、固冠,簪花不仅仅是一项装饰艺术,更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项传统技艺。多宝簪花就是使用多种宝石镶嵌在发簪上,扬州多宝簪花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簪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北宋时期的著名典故“四相簪花”就发生在扬州城,而故事的主角——一种名叫“金带围”的花也成了陈琦老师工作室的品牌。

耗时一年,扬州多宝簪花技艺传承人陈琦复刻出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裴睿 摄

陈琦老师在制作簪花 裴睿 摄

簪花是一项古老的技艺,陈琦老师并不是从小就师从名师,而是在十多年前迷恋上簪花这一传统工艺。通过自学、拜师,在传承传统的的技艺技法上,她将自己对东方美学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之中。穿越千年的时空,簪花技艺如今在陈琦老师的指尖不仅仅成为一把把簪子,还变成了胸花、微盆景、装饰摆件等创新产品。除了美饰的使用价值外,还增加观赏和收藏价值。

守正创新让非遗技艺增强社会价值

在陈琦老师的工作室,除了她制作的多宝簪花艺术品之外,还有不少汉服,她也是扬州市邗江区汉文化协会的会长。将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多宝簪花作品与汉服相融合,通过互动演绎的方式向大众进行展示,才能够赋予扬州多宝簪花它的社会价值。陈琦老师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每年要到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进行展演活动五十多场。如果只是将艺术品进行静态的展览,未免给大家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所以她发挥簪花的实用性,将她制作的多宝簪花与汉服表演相融合,让艺术品动起来,让普通人也能喜欢上扬州的多宝簪花。

2024年,陈琦编导的簪花汉服秀《簪花霓裳》走上了中央电视台《超级人生》栏目舞台并获得“国际金奖”,得到了中国文联前副主席刘兰芳的高度评价。

2025年6月15日,扬州市文化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簪花映华裳 非遗绽新韵——金带围2025簪花作品藏品展秀”活动,陈琦复刻的明万历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惊艳了全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