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李秀娟,回家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6 15:44:00
扬子晚报网7月26日讯(通讯员 唐刚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2025年7月26日清晨,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戴巷村。鞭炮的红纸屑还没落地,72岁的李秀娟——不,从今天起,请叫她郁小凤——踉跄着扑向村口。
“姐姐!”
“小凤!”
67年的光阴,被这一声呼唤瞬间击穿。她抱住妹妹郁巧英、弟弟郁四儿和郁正法,兄弟姐妹四人哭作一团,树上的麻雀惊飞,阳光像1958年的黄浦江水一样,晃得人睁不开眼。
1958年9月25日,上海南码头汤罐弄口。4岁半的郁小凤被放在地上,红格子罩衫、蓝布鞋,口袋里的小纸条写着:“1954年阴历2月13生,吃过夜饭养的,今年四岁半。”
汽笛长鸣,黄浦江的潮水带走最后一缕乡音。她成了档案里冷冰冰的编号“沪福58-0925”,和300多个孩子挤进闷罐车厢,北上辽宁鞍山。
10月19日,鞍山飘雪,她被改名“李秀娟”。养母回忆:“头发剃光,整夜哭喊‘要妈妈’,嗓子哭出血。”成年后,她仍会梦见家门口的秋门头上,醒来枕巾湿透。
32岁那年,李秀娟再次回到上海南码头派出所,她翻遍发黄档案;福利院老楼,她找到那张卡片——
“腹泻、赤脚、方脸,右耳根有疤。”
她把卡片复印,贴身揣了40年,像揣着一颗不肯熄灭的心。
各方寻亲志愿者为她做了23魔方基因检测:出生地锁定江苏镇江周边。
近年来警方、志愿者、23魔方团队接力寻找——
戴巷村郁家,1958年在上海送走的七女儿“小凤”,右耳根有疤。
2025年7月,DNA比对成功。警察递上报告那一刻,72岁的老人跪地嚎啕:“我不是孤儿了!我有家,有弟弟,有妹妹!”
7月26日,戴巷村比过年还热闹。郁小凤捧着父亲遗照——照片里的老人,和她记忆里一样瘦削、一样爱笑——哭到失声。
最小的弟弟郁启法哽咽着揭开家族伤疤:“父母生了十个孩子,50年代天灾人祸,茅草屋被洪水卷走。为了让孩子活命,他们把三女二男先后送到上海……小凤姐是老七,当年才4岁半。”
如今,父母已分别离世28年、19年,大哥2002年病逝,六哥幼时夭折。戴巷村老家门口,剩下的兄妹四人终于团圆。
郁小凤亲手将11面锦旗献给——宝贝回家志愿者、民警、23魔方团队、鞍山的朋友、一路护送的列车员、村口素不相识却自发迎接的乡亲……
她深深鞠躬:“1958年您没留住我,2025年,我把完整的自己带回来了。”
鞭炮声里,红纸屑像一场迟到的花雨。
郁小凤站在戴巷村的土地上,阳光照着她右耳根的疤痕——
那是故乡留给她的,最早的指纹。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