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织金陵,非遗传薪火”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8 14:56: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青年学子在非遗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日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军士教育学院“立亮”青年之家组织的“云锦织金陵,非遗传薪火”实践团,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共同探秘千年云锦的古老技艺,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云锦启篇:推开皇家织造的千年织锦之门
活动伊始,云锦博物馆讲解员夏璇老师以“寸锦寸金”的皇家贡品为切入点,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馆内珍藏的历代云锦作品。讲解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锦的历史渊源、织造工艺及文化价值。成员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云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没想到云锦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真是大开眼界。”团队成员王浩伟感慨道。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经纬交织:解码云锦里的工艺密码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云锦的制作过程,团队走进云锦制作车间,木质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巍然矗立,织工们坐在机台上下,默契配合,手脚并用,提花、织造,动作娴熟流畅。丝线在他们手中穿梭交织,渐渐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云锦从丝线到锦缎的神奇蜕变过程,对云锦“通经断纬”“妆花”等独特工艺有了直观认识。
据了解,工匠们制作一幅中等大小的云锦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是因为即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云锦制作仍坚持着古老的手工技艺。“这种‘慢’,不是效率的妥协,而是工匠对‘极致’的偏执——正如他们用一生的时光,在经纬之间刻下‘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信仰”队长沈珈羽有感而发。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活动现场 郝乐 摄
薪火相传:永续非遗的千年“活态”传承
为进一步加深对云锦制作行业的了解,团队共同采访了第三批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建顺老师。杨老师现场指导团队成员体验了云锦制作,“云锦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需要我们用心守护和传承”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活动最后,杨建顺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并寄语青年学子:“希望你们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让云锦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传播云锦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团后续将通过”AI+创意课程”的方式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经纬交织中读懂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情怀,更激励同学们以青春之力架起了传统工艺与现代传播的桥梁。
通讯员 沈珈羽 杨妮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