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首邀公民旁听分组审议,有高校教师、“小巷总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9 07:34:00
扬子晚报讯(记者 万承源)7月28日,15位公民受邀旁听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分组审议。记者获悉,公民旁听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分组审议发言,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记者注意到,当天参加旁听的公民来自我省13个设区市的不同行业、领域,他们中有高校教师、“小巷总理”、律所律师、退役军人,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今年6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公开接受旁听报名,凡年满十八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本省居住或者工作的公民均可报名,有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等情形的除外。
旁听分组审议
此次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中,有民营经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法规草案的审议,也有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的专项监督等,这些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旁听和参观,旁听公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常委会履职等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了解和理解。
尽管长期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就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运行等内容,但真正亲临现场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见证委员们代表人民履职,对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赖静萍而言还是生平第一次。“这既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实地学习’,更是一段宝贵的政治实践经历”,赖静萍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旁听公民座谈会上提出建议,可以尝试探索建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与高校之间更为制度化的联系机制,比如设立“高校师生旁听日”“人大进高校”系列活动,或定期组织师生代表参加各级人大的相关会议,与人大代表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逻辑与现实意义。
常州市新北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常州辟谣联盟负责人金沁从观看“苏超”的经历说起,当地市政府让观赛者把车停进院内,他觉得这和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两者最大的共通就是一个词——亲切,都是在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针对当天的会议内容,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基层减负、涉企网络侵权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旁听公民座谈会现场
1998年出生的王梓珲是旁听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刚刚通过公考即将入职的他,将这次旁听看作一堂“深刻的入职第一课”。他认为,当天分组审议的《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聚焦破除隐性壁垒、强化权益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必将为激发江苏省民营经济这一“生力军”的活力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他表示,现场感受人大立法的严谨与民生的厚重,让自己内心充斥着强烈的使命感,“未来投身工作岗位,我会将今日之所见所思内化为行动的力量。”
当天,旁听公民还参观了省人大设立在南京宪法公园的“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