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文化破题名家“把脉”,古城古街焕发文化活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0 17:40:00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7月30日从扬州获悉,上周,广陵区东关街道皮市街社区黄牛巷的青石板路上,迎来一群特殊访客——扬州文化名人韦明铧先生俯身查看巷口的古井栏,一旁的市民观察员们手持资料册,记录斑驳墙砖上的历史痕迹,社区居民端着凉茶热情介绍:“这口井至少有两百年历史,朱自清小时候还在这儿打过水呢!”
提出建议。阿林 屠画 摄
记者了解到,这场由扬州市民观察员协会广陵办事处组织的实地论证会,为“多彩街巷,活力社区”党建服务项目揭开序幕。韦明铧,一级作家,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扬州市政协常委。致力扬州文化研究四十载,出版《扬州瘦马》《两淮盐商》《维扬优伶》等专著数十部,获国家图书奖、华东图书奖等荣誉。现为扬州大学特聘教授,持续开展曲艺研究与文化传播工作。
实地调研
作为扬州古城腹地的文化宝库,皮市街社区坐拥吴道台宅地、朱自清故居等珍贵资源,却面临着文化游线路吸引力不足、居民文化认同感不强的发展瓶颈。如今,通过党建赋能、文化破题,这条承载着扬州记忆的老巷正在酝酿一场“蝶变”。当天,韦明铧与项目团队沿着蜿蜒巷弄缓步而行,不时驻足讨论。在吴道台宅地后墙的爬山虎掩映下,他指着砖雕纹样讲解道:这些夔龙纹是清代官邸特有的装饰,完全可以设计成文创小物件。团队成员立即用平板电脑记录下坐标位置。转角处,72岁的老街坊主动邀请大家进屋,指着家里的老八仙桌说:“这桌子有年头了,当年朱自清先生住附近时,街坊邻里常围着它聊天呢。”项目组随即采集了口述史素材。
现场,针对朱自清故居周边巷道的文化呈现问题,大家重点探讨了如何对黄牛巷的典故通过场景化展示、互动式体验等方式,提升文化呈现效果,让静态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居民可感、游客易记的文化场景。“要让老居民找回记忆,让新游客读懂历史。”扬州市民观察员协会广陵办事处负责人祁连山介绍,该项目已建立“文化资源库”,收录了28处街巷遗存、45位老住户口述史。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已协调6个部门联动,联合商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下阶段将启动“街巷守护”计划,鼓励居民分享老故事、参与文化节点布置。
记者了解到,扬州市民观察员协会广陵办事处近年来与东关街道通过多维度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自2022年起,双方联合皮市街社区推出“代班管家”志愿服务,30余名观察员常态化提供旅游引导、安全隐患排查、老人关怀等服务,尤其在节假日承担朱自清故居等景点的讲解与秩序维护工作。平时,观察员作为“微网格联络员”参与社区议事调解,2025年初开展的独居老人送温暖行动走进皮市街社区众多家庭。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多彩街巷,活力社区”党建服务项目,是广陵区探索古城保护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该项目采用“资源整合+文化挖掘+服务提升”三维模式,一方面梳理街巷文化谱系打造特色节点;另一方面开展邻里文化集市等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让古城在守护中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连山 延清 中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