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来乡村·遇美好——‘乡遇’融媒体行动”启动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1 11:47:00
7月30日下午,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京晨报(网)承办的“来乡村·遇美好——‘乡遇’融媒体行动”启动仪式在宁举行,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乡村创业者等汇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故事。现场,首批“‘乡遇’共同推广人”亮相,《村咖白皮书·南京》研究计划发布。
【领导致辞】
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尤健
——以网络为媒,进一步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
“本次‘乡遇’融媒体行动,用镜头记录乡村,用笔触书写乡情,用平台传播乡音,将进一步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尤健指出,本次融媒体行动一要讲好乡村故事,要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笔下有力量,推出一批有思考、有影响的精品;二要创新传播方式,要善用新技术、拓展新平台、打造新语态,让乡村画卷生动起来,让乡村声音跃动起来,助力乡村“小故事”赢得网络“大流量”;三要助推城乡融合,要当好桥梁、做强纽带、汇聚合力,通过“媒体搭台、多方唱戏”,实现城乡资源高效对接、城乡情感深度交融、城乡发展同频共振。
尤健表示,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造出更多展现乡村光明前景的正能量网络传播精品,带动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澎湃活力。
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
——聚力融合,为江苏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是以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为龙头组建的主流传媒集团,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将媒体视角对准乡村发展,旗下子媒体南京晨报,也一直坚持情系土地、聚焦农业、关注乡村,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服务乡村振兴。
刘大颖表示,“乡遇”不仅是一个融媒体行动的名称,更蕴含着三层深意:乡土与时代的相遇,让更多人重新发现乡村的价值;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让人才、技术、文化在城乡间有更多流动;乡村的治愈与新生,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叙事,展现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人文情怀。
刘大颖指出,“乡遇”融媒体行动要通过“年轻态”的表达,让新闻更接地气;通过“沉浸式”的报道,让乡村故事直抵人心;通过“全链条”的传播,真正让乡村故事“活”起来,让乡村振兴“潮”起来,共同绘就创业创新创意的新图景,为江苏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乡遇”有我】
首批“‘乡遇’共同推广人”亮相
乡村价值、乡村改造、乡村文化……当4位乡村青年站上“乡遇有我”的舞台,那些关于土地、关于改变、关于希望的乡村故事,正悄然拨动每个人的心弦。
“从芸芸寂寥乡村中的一员到一个全新的乡村消费场景生活示范区,苏家理想村的创新与改变,始终围绕着‘温度’二字展开。”《让乡村变为有温度的理想村》,秣陵街道小镇办负责人,亦是苏家理想村主理人的张婧,以此为题和大家分享了她通过人文关怀与生活哲学重塑乡村价值的实践。
东南大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徐笑在《“潮”向乡野:遇见美好·授人以渔的乡居》主题分享中,以南京溧水里佳山为例,向大家展示了通过建筑设计打造的既亲切又新鲜的“潮”乡图景。徐笑表示,“‘潮’有两层含义,一是潮流,二是回潮。潮流是让乡村富有新时代的气息、新的设施、新的社交方式;回潮是指通过设计宜居宜业的乡村空间,吸引人们回乡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明城墙世界最壮观,明孝陵是世界大遗产,万梅怒放梅花山,莫愁湖荷花出水鲜……”跟着南京白局青年传承人陈嘉明、宋静洁的节奏,一幅恬静悠然的画面在眼前渐展。一年走进南京周边50多个乡村,在田间地头、村口戏台唱响白局,陈嘉明说:“我们就是要让这门老艺术在新时代乡村中深深扎根、焕发新芽,唱响乡土记忆的精气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故事通过网络传播,越来越多的乡村风貌通过镜头展现。活动现场,4位代表从江苏省委网信办网络传播处处长傅晴,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南京晨报总编辑王璟手中正式接过“‘乡遇’共同推广人”证书。一纸证书,万分期许,愿乡村代表以言为媒,用更引人心动的表达、用灵动鲜活的故事,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建设乡村,为江苏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遇”观察】
《村咖白皮书·南京》研究计划发布
启动仪式现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乡村运营专委会、南京晨报“乡遇”工作室共同启动《村咖白皮书·南京》研究计划。作为白皮书编制的主要成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震东介绍,该白皮书将从三个维度分析南京乡村咖啡馆:空间分布揭示发展潜力,运营机制解读商业模式,类型特征总结业态特色。据悉,白皮书计划于今年年底发布,届时还将举办“最美村咖”分享活动。
在随后的圆桌沙龙环节,罗震东与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程俊杰、4位南京特色村咖主理人代表还围绕村咖现状与未来展开讨论。在罗震东看来,随着乡村文旅的蓬勃发展,村咖已成为城市人进入乡村的入口、乡村开向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及城乡要素流动的新载体。程俊杰认为,作为一种文旅新业态,村咖是破解文旅促消费难题的有益尝试,不仅有助于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收、人才回流和产业链延伸。谈到村咖如何从“网红”变为“长红”这个话题时,4位主理人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关键词。有光咖啡主理人张敏强调了“专业”二字,“要在咖啡品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把专业的态度传递给每一位顾客。”栀咖啡主理人吴过则认为“独特性”是关键:“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故事,这正是打造品牌特色的灵感来源。”“有迹可循”咖啡主理人在铭特别看重“情绪价值”:“为什么大家愿意来到乡村,是为了寻找久违的宁静,在这里可以抒发情感、找回自我。”“植我空间”主理人张春提到了“可能性”:“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比如以热带植物为主题,将植物之美与乡村的人文风情完美融合。”
【“乡遇”美好】
多方位展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江苏实践
在全场热烈的倒计时声中,随着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尤健,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潘涛,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梦然共同按下启动手印,“乡遇”融媒体行动正式扬帆起航。
“乡遇”网络专题宣传活动已被正式纳入江苏省2025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方案。“乡遇”融媒体行动将立足南京丰厚乡村资源禀赋,辐射江苏,以“乡遇”为纽带、“线上传播+线下实践”双轮驱动,重点通过三大板块立体推进:“乡遇•生长力”解码乡村振兴的探路者、领军人;“乡遇•潮人志”关注乡村创业的新青年、新农人;“乡遇•发展策”深度观察产业升级,汇聚政府、企业、公众智慧。
【“乡遇”启航】
第一站,从江宁出发
启动活动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6月,中外媒体江苏行走进江宁美丽乡村、感受苏花路,体验品味文化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
江宁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园林融为一体,拥有4000年的“湖熟文化”、50万年的南京直立人化石等历史文化遗存,建成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功能区,牛首山、园博园、金陵小城、百家湖等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苏花路”等旅游线路串起一条条振兴链。
据了解,江宁区美丽乡村全域覆盖,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55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等21个乡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休闲田园等国家级称号。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超4300万人次。
实习生 潘沁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聂龙妃 黄阳阳 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