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加强低收入人口帮扶,扬州对困难人群“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1 15:54:00
7月31日,扬州市民政局召开“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主题新闻发布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市民政局联合多个部门制定的《关于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的若干措施》,今年8月2日起正式施行。
制定这一措施,旨在构建更加精准高效温暖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倩桦介绍,制定该措施的核心目标是构建更加精准、高效、温暖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措施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及其他困难人员纳入低收入人口范围,确保应纳尽纳。根据困难程度和需求,将低收入人口划分为不同层次,提供梯次化、差异化保障。针对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不同困难类型,整合各部门资源,提供靶向化、多元化救助帮扶措施。
据介绍,该市对符合多类条件的家庭按“待遇就高”原则认定,建立低保标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按上年人均消费支出30%-40%制定)。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1.3倍)和护理标准(按失能程度分档,挂钩最低工资比例)更加科学合理。落实重病重残“单人保”,保障金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00%。大幅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严控低收入人口县域内住院自付费用比例(10%以内)。全面落实各学段费用减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落实公租房配租、租赁补贴或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将低收入人口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管理,由政府为特定低收入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限制,提高救助标准上限(急难型≤6个月低保,支出型≤30个月低保)。聚焦失能老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访视、照料、康复、陪护、助餐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持续关切“一老一小”及特别困难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困难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市民政局、财政局近日下发通知,今年7月1日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830元统一提高到月人均893元,各地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近期扬州持续高温,市民政局对重点老年人实施分级管理,按需落实每周1至4次探访,密切关注老人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防暑措施,送上包含防暑降温物资的“清凉包”,及时发现解决困难。对电路、空调、燃气等设备安全状况进行细致排查,指导老年人正确、安全使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地开放社区服务中心等作为临时避暑场所,链接医疗资源提供健康监测与指导,为困难老人提供助洁、助浴、送餐、精神关爱等基本服务。
新闻发布会提出,扬州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纳入特殊困难群体一体化服务保障。持续落实“一月一访”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困境儿童、社会救助等相应保障范围。通过线上、线下重点走访排查6024人,掌握儿童监护、生活和教育等实际状况,及时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据悉,今年,扬州市民政局联合扬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医保局和市残联印发《扬州市推进儿童福利服务机构“开门办院” 加强困境儿童监护支持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困境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排查全市近6000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对存在家庭照护困难特殊情形的儿童制定“一人一策”关爱帮扶措施。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扬州市救助管理站将街面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等特别困难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全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通过人脸识别、DNA 比对、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结合耐心问询、信息拼图,全力帮助滞留人员找到家人。为让在站受助人员安稳度夏,提前升级站内照料服务,让他们在站内也能感受到家的舒心和温暖。通讯员 扬民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