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五年蜕变!看“绿”满江畔“金”满园

来源: 常州发布

2025-08-01 16:14:00

长江之畔,潮涌不息

当指针划过时间的刻度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

以一组亮眼的发展答卷

勾勒出省级经济开发区

在“强富美高”蓝图指引下的蜕变轨迹

这五年,滨开区

在15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书写了产业升级、生态焕新、

产城人共兴的时代篇章

盛夏的滨开区,项目建设热浪翻腾。在阿朗新科高性能弹性体氢化丁腈橡胶项目一期厂房内,工人正加紧进行最后的机械安装。这个总投资2.1亿美元的项目投产后,将年产2500吨高性能合成橡胶,填补国内高端弹性体材料空白。

自2016年首次落子,阿朗新科在滨开区累计投资已超9亿美元。2024年,其常州工厂被认定为常州市总部企业。从“看好滨开”到“扎根滨开”,再到“投了又投”,外资企业与滨开区的“双向奔赴”,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2年

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让滨开区站上新高度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销售

双双突破千亿大关

正式跻身“千亿园区”行列

这并非偶然

而是持续奋进的必然

2020至2024年:

滨开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9.6亿元,占常州高新区比重达21%,占全市4.4%。亮眼数据背后,“项目为王”理念得到生动实践。

五年来,滨开区累计招引安赛乐米塔尔、比亚迪二期、睿恩新能源等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达825.38亿元。其中百亿项目4个、超50亿元项目6个。

2025年以来

30个在建项目中,省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新北区同期比重达89%,预计到2025年底将实现24个项目开工、33个竣工,源源不断的项目“活水”,为产业升级注入硬核支撑。

在凯士比阀业车间,工人正将高弹性体密封胶圈装配到出口阀门中。今年前5月,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0%,利润增长超100%。自2010年落户以来,这家德企已成长为华东地区重要阀门生产基地。

龙头引领下,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龙头引领、雁阵齐飞”的产业生态已然形成。

五年间

滨开区净增规上工业企业93家,累计突破380家;

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50家,入库税收超百万元企业达381家。

滨开区的蜕变,最直观体现在长江岸线上。站在堤岸远眺,常泰长江大桥雄伟壮阔,3600亩复绿林带郁郁葱葱。此情此景,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江苏“化工围江”问题最严峻的区域之一——84家化工企业曾密布于此。

·

2019年以来,滨开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累计安全拆除化工企业45家,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

“减法”背后的发展逻辑是“加法”,宝贵的岸线资源重获新生。

滨开区构建起“N·E·X·T”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贸易三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吸引了阿朗新科、圣戈班、林德气体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简科技、合全药业等国内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57.3%,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长三角产业升级提供“滨江方案”。

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

2024年,滨开区新材料、新医药产业产值分别达566.6亿元、165.4亿元,“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两大地标成为招商引资的发展“金名片”。

园区连续7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2024年跃升至第11 位。

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增至48万元,实现了“亩均论英雄”的质效跃升。

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持续释放

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

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

渔民转产安置工程让退捕渔民从

“靠江吃江”到“护江兴江”

五年内

滨开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6.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则从

46.3%跃升至58.8%

区划调整为滨开区带来了春江、魏村街道的深度融入,“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安居”是幸福来敲门。今年,春江、魏村街道的许多居民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拿到了新房钥匙。“新房敞亮又实用,楼下就是菜场、公园,走几步还有电影院!”占地约12.8万平方米的江欣花苑(百馨西苑六期),解决了1350户拆迁户的安居需求。创新性的“房票置换”模式,让“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实现。

五年来,滨开区相继建成多个高品质安置小区,筑就了坚实的“幸福家园”。同时,面向多元化人才打造百汇公寓、滨江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等高品质人才公寓,营造出“近悦远来”的温馨港湾。

“优居”有了商业活力与生活便利的赋能。滨江·悦享城高端住宅及4万平方米商业广场、2万平方米星级酒店拔地而起;滨江吾悦填补区域商业空白;洲际逸衡酒店提升商务接待能力。这些项目将共同构建起“15分钟活力生活圈”,“工作在园区、生活在社区、休闲在江岸”正成为现实。

滨开区更紧抓沿江万亩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机遇。

在长江与德胜河交汇处,新华村德胜岛宛如一颗明珠。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新华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花木产业,同时投入千余万元进行环境整治,从普通江村蝶变为蝶变为“全国十佳小康村”“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之前堂前屋后都是菜地,环境不好。”在新华村生活了50年的74岁村民陈翠娥亲眼见证了小岛改变,“现在搞起了骑行、露营、集市,吸引了不少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多了,小岛更有活力了!”

滨开区深挖长江文化内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核心区“八个一”项目关键一环,德胜岛整合生态农业、红色基因、三面环水景观,规划打造集水上运动、研学教育、田园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让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

“春江花月夜”文化IP

深度融入多场景

“常小豚”IP创造文化数字资产

激活文旅市场

在这里

长江文化不仅是记忆

更是滋养发展的精神力量

五年砥砺,春华秋实

这片曾历经“化工围江”阵痛的土地

如今正以“绿满江畔、金满园”的崭新面貌

奋力书写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

“滨江答卷”

经济更强

千亿园区昂首屹立

创新动能澎湃不息

百姓更富

安居乐业有保障

收入节节攀升

环境更美

长江岸线绿意盎然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文明程度更高

文化繁荣浸润人心

治理有效和谐稳定

常泰长江大桥

即将飞架南北、贯通天堑

这不仅是地理的联结

更是滨开区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象征

常州滨开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锚定更高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化绿色发展,深化产城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积极打造沿江创新走廊和产业共同体,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提升港口物流贸易能级,当好江苏“跨江融合”战略的先行示范区和强劲“桥头堡”。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吴燕翎

通讯员:何洁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