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港城如皋?
来源: 如皋发布
2025-08-01 16:29:00
东联沧海,势压岛夷;
南控大江,气吞吴会。
——《如皋县志》
这里有古邗沟橹桨挥写的航运密码,
这里有千帆竞渡的盛唐气象,
这里有新世纪全国首家县级区域内独立开放国家一类口岸的雉水惊涛,
这里更有当下“以港强市”战略工程开篇破题掀起的奋进浪潮。
2025年7月31日,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就《聚势决战决胜 聚力以港强市 全力书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理出思路、拿出行动、列出举措,明确提出“全域推进‘以港强市’战略工程,强化规划战略引领、资源全域统筹,以定了就干、干则必成的拼劲韧劲,提速推进港口集约、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夯实以港强市、以城促港发展基础,加快建设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向海智造产业高地、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和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2025年7月31日,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即将开启港城如皋凭港而立、依港而兴、因港而名的时代新篇章。
“前港—中区—后城”,港兴则城兴,城强则港强。
发展的蓝图在江海之畔恢宏铺展,奋斗的号角在雉水大地激昂回响,一个关乎传承与超越、梦想与担当的时代叩问备受关注,港城如皋的回答也愈加铿锵——
何以港城如皋?
港城如皋,是久远基因的时代觉醒。
穿越千年漕运的涛声,挺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奔赴“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航程,当“一带一路”与“双循环”的交响激荡全球,当“挑大梁”的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中共如皋市委勇毅前行,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以港强市”一号工程,将港口基因熔铸为如皋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一招。
何以港城如皋?答案,深藏在122万如皋人的血脉基因里;传奇,正书写于江海奔涌的每一声惊涛中。
“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后易名为秀水港,如皋县因港得名。”
——乐史 《太平寰宇记》
1100多年前,日本高僧圆仁在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一条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掘沟”连接海洋和运河,在漫长历史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时到如皋,茶店暂停。掘沟北岸,店家相连。”
“盐官船运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乍见难记,甚为大奇”。
——圆仁和尚(日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唐代如皋院(盐业管理)
如皋,因港而名,因水而兴。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古代航海史”展厅里,有一艘造型精美的古帆船船模。它是仿照唐代沙船而制作的。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如皋木船船模
穿越千年的岁月波涛,停泊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一艘精致的船模,更是一段辉煌的航海史,静静诉说着如皋这座古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传奇。
1973年6月,江苏如皋出土沙船,中国著名传统船型,盛行于江苏内河及周边沿海。
2023年5月,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发布:如皋隋唐古“掘沟”运河遗址获得确认,2200多年前由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也有望“重见天日”。这是古掘沟运河沿线的首次聚落考古,在学术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徐家桥遗址考古工地
这一考古成果被认定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如皋也因此被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单位。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古掘沟”连接了海洋和运河,在漫长的岁月里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古成果也为认识大运河盐文化、江海交汇地带的区域开发历程、江海城市文化起源发展、南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等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区域发展的历史经纬中,如皋的每一次城市脉动都与水运节律同频共振。以港强市,既是江海文明的血脉传承,更是时代命题的如皋答卷。
何以港城如皋?
港城如皋,是积厚成势的乘风破浪。
2009年2月19日,注定要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如皋发展史册。长江之滨,古老而年轻的如皋,孕育出新世纪全国首家县级一类开放口岸,这份沉甸甸的新春贺礼让人何等欣慰!
在世界经济洪流中,如皋又一次壮丽起航。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港口专家戴秉忠已经年逾八旬,每隔一阵子,就会到如皋港看看。
戴秉忠(中间)
戴老一生参加建设的港口数不胜数,却唯独偏爱如皋港。因为,这一年轻的港口让他再次相信奇迹和梦想:“如皋港像个小孩子一样的,我看着她从小慢慢地发展强大。想当初,说我们的如皋港要做成亿吨港口,要做到百万标箱,说实话,我当时就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就在如皋人民的努力下,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我完全有信心,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层层叠叠的波浪装订成册,记载着大港崛起的精彩章回。
2009年,如皋海关正式开关;
2011年,“数字如皋港”开通;
2013年,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开港;
2016年,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开关运营;如皋港内贸集装箱广州直航暨水铁联运首航,至上海港直达航线“皋申快航”首航;
2019年,货运仓储中心建成18万平方米通用仓库、停车场以及交易平台;
2023年,新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条;
2024年,如皋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68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3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比重11%。
港产联动,跨江融合。如皋成功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质项目。2025年,如皋“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和3000万美元重大产业项目36个,外资项目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29个,转化达产13个,入选省重大项目5个。
风从海上来,韵自潮中生。
从“临江”到“跨江”,从“望海”到“闯海”,从“港镇”到“港城”,如皋正以港为笔,在长江入海口书写新时代的大风歌。
何以港城如皋?
港城如皋,是天地人和的战略棋眼。
港口是对外交流的纽带,港口发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港口视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港口在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港考察指出:“港口建设那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向海的经济,开放的经济啊,要想富先修路,但是要想富,也要开港口啊。”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当RCEP掀起亚太贸易新浪潮,当“双循环”战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多重利好交汇叠加,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半径持续扩大,如皋正站在时空交汇的十字路口——向东是太平洋的蔚蓝机遇,向西是长江经济带的黄金走廊,南下是“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无缝对接,北上是多式联运的广袤腹地。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港口经济的竞赛,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加快推进“以港强市”一号工程,正当其时!
这,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如皋实践;这,是一座城的决胜之战;这,更是一代人的历史担当。
何以港城如皋?
港城如皋,是枢纽格局的立体重构。
长虹卧波,潜龙穿江。
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中,过江通道的大手笔建设,促使如皋以更大的气魄与胸怀跨越天堑,确立区域交通枢纽地位。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南通段166公里长江上规划8座过江通道,“八龙过江”项目全部建成后,如皋邻近平均每20公里就有1条过江通道。
目前,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3座大桥已建成通车,分别衔接上海和苏州方向、上海浦东方向、苏州和无锡方向;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崇启公铁长江大桥3条通道于2022年开工,已进入全面加速建设期。北沿江高铁、沪陕高速互通等重点工作保障有力,外畅内联的交通格局更加完善。
宏智石化、长源国际、诚源港务、苏中国际等9个码头提档升级,保税物流中心(B型)2.5万平方米仓库加快建设。
腾江越海,登高致远。
在这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枢纽中心,水、公、铁、空体系构成了“米”字形链条,商务成本、物流成本凸显物流节点最佳优势。腹地内河交错,水网密布,等级航道达7条之多,连申线、通扬运河、如海河、焦港河贯通苏中苏北,江海河联运无缝对接,呈现大进小吐、大船进小船出的物流格局;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宁通高速、沈海高速、扬启高速、沿江一级、如港一级脉络顺畅;新长铁路如皋港支线直达港区中枢位置,公—铁—水联运物流格局呼之欲出!
如皋,一个陆海空并进、公铁水联运的枢纽之城,正在长三角核心区、在江与海交汇处,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何以港城如皋?
港城如皋,是联动融合的共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港城,让如皋更美好!
这份美好,藏在江风海韵的生态画卷里,融在港城共荣的双向奔赴中,更写在百万市民的幸福日常里。
随着“港口联通全域、全域皆港城”的空间框架日益清晰,“前港—中区—后城”的功能肌理持续完善,“流量港口”向“价值城市”的跃迁正提速兑现。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理念中,在“以港强市”一号工程的澎湃脉动中,“宜居宜业生态城市”的港城如皋打开梦想空间。
城市生态与生活相得益彰:
以最严格标准抓好长江大保护,严守沿江“三区三线”,探索“生态+城市片区开发+旅游”模式,实质性推动长江“生态岛”建设、科创智谷EOD片区开发及龙游湾沿江景观带配套功能完善,打造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城市人气与朝气互融共生:
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长江镇,辐射带动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大梦想城等商业项目,打造康养、科研等功能板块,优化生产、商务、消费、生活等城市业态,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发展能级与承载能力,建设近悦远来的青年发展型、全龄友好型城市。
城市厚度与温度可感可触:
实施青年人才赋能、安居品质提升、教育强市筑基、民生福祉提质4项工程,健全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保障外来人口均等享有公共服务,建强“一老一小”服务平台,多层次满足养老托育需求。以实实在在的宜居环境和人才吸引力,支撑城市的厚度与温度。
何以港城如皋?江海可以为证!
看千帆竞发处,未来破浪而来!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之歌》在港城回响。
何以港城如皋?
因为这里有长江万年激荡的胸襟,有面朝太平洋永不停息的潮涌,更有一百二十二万如皋儿女共同托举的时代雄心!
何以港城如皋?
当问号化为万众一心“以港强市”的感叹号——“港城如皋”四字,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最滚烫的注脚!
大江东去 港城崛起
主笔|管永志
聚势决战决胜
聚力以港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