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他们是“苏超”赛场最能“忍”的人:听得到精彩!看得出平安!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15:45:00

这个夏天对于“苏超”球迷来说“抢”到一张球票现场观赛可谓是最幸运的事,但细心的球迷会发现“苏超”现场有一群人,他们身在内场却看不到绿茵场上球员拼搏的精彩瞬间,因为他们只能背对着球员、面对着观众,他们就是“苏超”内场反向观察点的安保人员,被称为“苏超赛场最能忍的人”。来自淮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巡特警大队的民警沈锋与辅警陈瑞便是其中两位。

他们心里再痒也不能回头

39岁的沈锋是巡特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从苏超淮安主场迎战镇江队到对阵苏州队,他已4次坚守反向观察点。“当听到全场欢呼时,脖子根都想转过去。说不想回头看一眼激烈的比赛,那是假的,但心里再痒,也不能回头,这是职责。”沈锋说。这个岗位设在看台与内场的交界地带,球员的冲刺、射门的哨声、裁判的手势近在咫尺,但他的视线必须在观众席上。从主场迎战镇江队、南京队、常州队,到8月2日的苏州队,沈锋说,他见证了“苏超”的火。“第一次主场迎战镇江队,观众人数还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单位组织来观赛的。”沈锋说,相对而言,他们的安保任务也相对轻松,但是从主场迎战南京开始,“苏超”火了,观众一下子增加到2万多人,他们的安保任务也随之增强。

他们练就“听声辨赛” 本领

手持盾牌、坐在那里纹丝不动,观众看台区是他们的“责任区”。他们的目光必须牢牢锁定正前方的观众席,留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是否有观众翻越隔离栏、是否有人群拥挤推搡、是否需要及时疏导突发状况。从看台区球迷的反应还是能看出球场上精彩瞬间,尤其是球迷的声浪。沈锋告诉记者,球迷站起来振臂时,八成是要进球;手臂落了没欢呼,就是差了点意思;要是欢呼炸锅,那肯定是球进了。沈锋笑称自己练就了“听声辨赛”的本领。虽然他看不到绿茵场上精彩的拼搏,但他从球迷的表情中也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与沈锋一样,观众台上,球迷的每一次进球欢呼,也让同在内场反向观察点执行安保任务的新城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陈瑞心里“痒痒的”。作为一名退役军人,30岁的陈瑞甚至从心底抱怨过领导,为什么把他安排在内场反向观察点,却看不了比赛,为什么让他身在内场。“领导肯定有领导的考虑,不管是谁,这个岗位必须要有人来坚守。”陈瑞笑着说:“谁让咱有多次大型活动安保经验呢!”。沈锋与陈瑞坦言,每次听到对面观众台上球迷讨论战术,都想插嘴接话,但对讲机里一声声指令传来,所有杂念立刻烟消云散。因为他们明白,肩头的执法记录仪、手边的盾牌,都在时刻提醒他们:他们来这里不是观赛的。

他们确保球迷的快乐不被打扰

“坐着比站着累。”这是沈锋和陈瑞的共识。反向观察点的安保人员需保持“坐如钟”的姿态,虽然是坐着,但他们的目光要扫过视觉范围内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要留意是否有观众翻越隔离栏,要预判人群拥挤的风险,甚至要从细微动作中察觉可能发生的冲突。30分钟一轮岗,轮岗期间,他们也只是到休息室休息,也不能观赛。目光扫过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小动作可以有,大动作绝不能。”陈瑞说,脚趾在鞋里蜷曲缓解麻木,汗水流进眼睛就用袖口快速一抹,“但头不能偏,身子不能晃,不然视线离开的瞬间,可能就错过隐患。”有一次,他发现前排两位球迷因加油方式争执,眼神对视的瞬间,他微微摇头示意,两人立刻收敛。“‘背对焦点、面向责任’早已成为我们巡特警大队在执行安保任务时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沈锋与陈瑞告诉记者,每次“苏超”比赛当日,他们至少提前4小时进入内场,比赛结束后,当观众们带着兴奋的余温离场时,沈锋和陈瑞还要留在原地,配合完成场地清场、安全检查等收尾工作。等他们脱下装备,或许只能在手机上刷到几段比赛集锦,但两人都觉得:“只要现场平平安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苏超”赛场,像沈锋、陈瑞这样的安保人员还有许多。他们或许记不住进球球员的名字,却能准确说出每个看台的疏散通道;他们身处最热闹的现场,却成了离精彩“最远”的人,他们看不到比赛精彩瞬间,却能确保所有观众顺利进场、平安离场。这份“听得见精彩看得出平安”的“忍耐”,让球迷们能安心享受足球的快乐。

通讯员 苏宫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