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盐城停翅港上的红色传承:少年研学,续写家国担当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4 20:03:00

夏日的停翅港,阳光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 20名少年研学的脚步。在“阜小宁・童守护”的陪伴下,他们走进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从劳动实践到历史探寻,从情景体验到精神传承,完成了一场 “忆苦思甜” 的成长洗礼。这场由盐城市阜宁县民政局联合盐城市心旅心理和社会工作研究所精心组织的活动,以停翅港等地名为纽带,串联起红色历史与乡村新貌,让孩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温度,在体验中感受家乡振兴的活力。

葡萄藤下知甘苦:劳动里品 “今日甜”

研学首站,孩子们踏入郁郁葱葱的葡萄种植大棚。翠绿的藤蔓间,一串串紫玛瑙般的葡萄垂挂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科技人员先带孩子们观察滴灌设备:“过去村民浇地靠挑水,现在一根管子就能精准补水,这就是科技让种地变轻松的秘密。” 随后,孩子们接过剪刀,学着辨认成熟的果实,小心翼翼地剪下葡萄。

棚内温度高达 30 多度,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孩子们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但当亲手摘下的葡萄入口,那清甜瞬间驱散了疲惫。“原来一颗葡萄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成熟!”11 岁的小雨擦着汗说。科技人员趁机讲述:“当年新四军在这儿帮村民抢收粮食,靠的是一双手;现在我们种葡萄,靠的是科技和实干,这都是为了让日子更甜。” 孩子们捧着果实,仿佛尝到了 “乡村振兴” 的味道 —— 这份甜,是汗水浇灌的,更是一代代人接力奋斗的成果。

凤凰墩前忆峥嵘:红色地名藏 “往昔苦”

带着葡萄的甜意,孩子们走进新四军军部旧址。四合院的茅草屋、墙上泛黄的战地照片,瞬间将时光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老支书指向院后不起眼的“凤凰墩”:“相传有一只凤凰曾经在墩上停翅歇脚,陈毅听说这个故事后,把村名改为‘停翅港’,土墩成为‘凤凰墩’……”

孩子们围在老物件旁,指尖轻轻触碰粗糙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当看到 “停翅港” 地名的由来 —— 既因 “凤凰停歇” 的传说,更因 1941 年新四军军部在此驻扎,成为华中抗日的 “心脏” 时,10 岁的小宇在笔记本上写下:“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被战士们的鲜血染红过。” 从 “凤凰墩” 的牺牲到军部旧址的坚守,孩子们读懂了:如今的甜,是先辈用 “苦” 换来的。

情景剧中悟担当:少年辈续 “家国情”

回到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特殊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孩子们穿上灰布军装,化身守护村庄的小战士。当“伪军”悄悄靠近粮仓时,扮演哨兵的孩子一声急促的哨声 “嘘 ——” 划破宁静,紧接着,“鬼子抢粮啦!”“快来人啊!” 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最终,“新四军战士”与孩子们并肩作战,击退了“敌人”。

谢幕时,孩子们仍紧握双拳。“以前觉得‘爱国’很远,现在知道,就像守停翅港一样,每个人都出份力,家就不会被抢,国就不会被欺。” 一位孩子的分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从当年新四军与村民共守家园,到如今少年立志守护家乡的甜,红色基因里的“担当”,在情景再现中变得可触可感。

研学结束时,孩子们捧着亲手摘的葡萄,望着纪念馆前的雕像,心中早已把“苦”与“甜”串联成线:凤凰墩下的牺牲是“苦”,葡萄藤下的丰收是“甜”;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是“苦”,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甜”。这趟旅程,让20名少年懂得:今日的“甜”从昨日的“苦”中走来,而守护这份甜,正是他们这代人的责任。停翅港的故事,终将化作他们成长的力量,让红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结出更甜的果实。

通讯员:崔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