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纷至沓来!海门校园体育缘何这么“红”!
来源: 海门发布
2025-08-06 22:40:00
7月30日,当“诚冠杯”全国青少年门球赛的终场哨声在山东赛场响起,由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海门东城小学、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组成的海门联队少年们紧紧相拥——七战全胜的战绩,让积分榜榜首的“海门”二字格外耀眼。
这个夏天,海门校园体育赛场仿佛被按下“加速键”,捷报从泳池、网球场、足球场、射箭场、排球场接连传来:
中南中学小将闵晶源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蹼泳U系列赛(第二站)女子双蹼50米决赛中,以21.96秒的成绩刷新尘封17年的全国纪录,摘得桂冠;
海门中学陆知遥同学在江苏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甲组(15~17岁组)赛场上,一举包揽女单、女双、混双及女团四项冠军;
海门中学男足勇夺南通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桂冠,包场中学女足摘得高中女子组季军,三星小学男足斩获小学男子甲组冠军,天补小学女足将小学女子乙组冠军收入囊中;
包场初中射箭队在2025年全国射箭U14锦标赛上登顶,拿下男子团体金牌;
育才小学排球队在全国小排球锦标赛(华东赛区)中尽显王者风范,问鼎小学男子丙组冠军……
张謇故里的少年们用汗水浇灌的奖牌,折射出青春最动人的光芒。
南通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决赛现场,海门中学男足8号张添博接18号孙陈尧精准长传,冷静抽射破门。足球入网瞬间,看台上欢呼如潮。这是海门中学首次站在南通市高中校园足球总决赛冠军的领奖台上。
“这个暑假一直在看南通队的‘苏超’比赛,大哥哥们的拼劲让我热血沸腾。能代表学校出战‘校超’,脑子里就一个字‘冲’!” 赛后的张添博球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却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这支冠军球队的背后,是“课程筑基+社团赋能+竞赛砺炼”的独特培养模式——教练的先进理念、风雨无阻的周训、上百次打磨的技术动作,最终熔铸成赛场上的默契与果敢。
小学赛场同样亮眼。三星小学男足凭借精准传球、果敢抢断,以“闪电战”将“小学男子甲组冠军”稳稳锁定;天补小学女足则以多场逆转,尽显“铿锵玫瑰”韧劲,让小学女子乙组冠军奖牌更显珍贵。
从高中赛场的沉稳到小学赛场的灵动,海门校园足球的梯队建设如枝繁叶茂的大树,根系深扎课堂,枝叶伸向赛场。正如包场中学女足教练所说:“登上领奖台不是终点,姑娘们场上咬牙坚持的样子,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如果说足球场是激情的碰撞,射箭场则是专注力的较量。
2025年全国射箭U14锦标赛靶场上,包场初中射箭队男生们屏气凝神,弓弦拉满时仿佛凝固了时间。面对强劲对手,队员们默契配合,最终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奖牌背后,是每天上千次拉弓磨出的厚茧,是风雨无阻集训炼就的坚韧。“射箭教会我的,不只是瞄准靶心,更是瞄准目标时的冷静。”队员的话道出了这项运动的育人深意。
全国小排球锦标赛(华东赛区)赛场,育才小学的小将们以精准扣杀、默契拦网一路闯关,将小学男子丙组冠军收入囊中。他们每一次跃起扣球的身影,都像跃动的青春音符,在球网间奏响胜利乐章。
门球赛场的智慧博弈同样动人。海门联队少年在“诚冠杯”全国青少年门球赛中,先以6战全胜晋级,再凭7战连胜强势夺冠。精准击球与巧妙布局,让这项运动焕发青春活力。“全胜夺冠不是偶然,我们连课间都在推演战术。”开发区小学队员的话道出秘诀,而门球教会他们的团队协作,比金牌更珍贵。
这些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海门校园深植的体育基因。在这里,体育早已跳出“副科”范畴,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每天午后的校园操场,永远是最鲜活的画卷:田径队员在跑道上疾驰如飞,武术社团的招式刚劲利落,舞龙队的长龙随鼓点翻腾起舞……运动的活力流淌在校园每个角落。
“我们追求的不是少数人的金牌,而是让每个孩子养成运动习惯,让他们爱上运动并掌握终身受益的技能。” 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海门校园体育的初心。近年来,海门匠心打造多元化赛事平台,持续深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五大球类校园联赛,构建起“校内竞赛+校级联赛+区域选拔”的完备竞赛体系。全年举办各类赛事超百场,确保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1项(次)校级及以上体育项目。
在海门,体育课从不会被随意挤占,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雷打不动;“放羊式”教学已成历史,每节课都有清晰的技能目标。如今,全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达标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显著提升。正如一名学生所说:“对运动的热爱,本身就是比奖牌更珍贵的收获。”
走进海门中小学,你会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名片”:开发区小学的门球、三星小学的足球、育才小学的排球、包场初中的射箭……“一校一品、一生多能”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运动。
特色发展的根基,深扎在课程改革的土壤中。各校围绕体育品牌特色文化精心打磨校本课程与教材体系,将运动技能与文化知识结合;体育俱乐部规范化建设,让专业训练走进校园;“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让体育真正成为育人的鲜活载体。
多元赛事平台与特色办学同频共振,催生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的学校体育发展新生态。近三年,海门向省、市体校输送了70余名优秀运动员,更让运动激情流淌在课间操的步伐里、放学后的球场上、周末亲子运动的欢笑中——体育,正成为海门校园最动人的风景。
这个夏天,海门少年在各个赛场写下的青春故事还在继续。
当运动成为习惯,当拼搏融入血脉,那些闪耀的奖牌不过是成长路上点缀的星光。在海门校园,体育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正以青春之名,孕育着更加绚丽的未来。
这个夏天,海门校园体育赛场,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全国青少年门球赛全胜夺冠、校园足球联赛各年龄段摘金夺银、射箭锦标赛登顶、小排球锦标赛折桂……这些滚烫的成绩背后,何止是奖牌?分明是一份写满“体育育人”智慧的破局答卷。
在不少地方仍纠结于“体育该不该挤占学习时间”时,海门的探索给出了清晰答案。“每天不少于两小时运动”,让体育从“边缘活动”变为“必修日常”;从班级联赛到全国总决赛的阶梯式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竞争中成长;“一校一品”特色课程让门球、射箭等项目走进课堂,让运动成为刻进骨子里的生命力。这种将体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理念,彰显了教育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来不是只会做题的孩子。当运动成为习惯,拼搏融入血脉,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健康体魄,更有面对挑战的从容底气。在绿茵场奔跑中学会协作,在射箭瞄准中锤炼专注,在门球对决中琢磨布局——这些在运动中沉淀的品质,正是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素养。
校园体育的真谛,从来不在培养多少冠军,而在让每个孩子在奔跑中找到热爱,在协作中学会担当。会解奥数题的孩子或许能赢得一场考试,而精神饱满、体魄强健的孩子,才能在漫长人生中持续发力。
奖牌会蒙尘,但少年额头的汗、眼里的光,永远闪亮。
记者:林莉、何天宇
出镜:徐斐逸
摄制:徐张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