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范!江苏疾控最新发布
来源: 镇江发布
2025-08-10 16:11:00
8月酷暑持续
暑期出游乐
江苏疾控发布8月防病提示
提醒大家重点防范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虫媒传染病、肠道及食源性疾病
警惕狂犬病、高温中暑等意外伤害
▼
基孔肯雅热VS登革热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夏秋季也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需提高警惕。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相同,均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对这两种疾病易感。
登革热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以及皮疹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感染后人多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关节痛以及斑丘疹等症状。相较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剧烈且持续久。
预防提醒:
01
环境治理: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我们需要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02
个人防护: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03
关注流行区疫情: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04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肠道与食源性疾病
夏日“病从口入”风险高。夏日美食与清凉饮品是消暑标配,但高温高湿的环境也让细菌等微生物“蠢蠢欲动”,易引发肠道与食源性疾病。尤其老人、儿童更易中招,做好防护很重要。
预防提醒:
01
防止病从口入:尽量不食用隔夜剩饭菜,喝清洁的饮用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后使用。
02
食材选择和储存有技巧:购买冷链食品时确认包装无破损,鸡蛋选择表面清洁、无裂缝的(沙门氏菌可通过蛋壳侵入) ;冰箱生熟分层:熟食放上层,生肉海鲜用密封盒放下层,隔夜的西瓜要谨慎食用等。
03
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消灭苍蝇等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就餐环境,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该病急性期及死亡病例的血液或体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传染性强,照料患者的家属或护理人员等可因近距离护理有出血表现的病人而被感染,殡葬人员、家属在处理该病患者遗体时可被感染。
预防提醒:
01
避免蜱叮咬,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02
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建议穿长袖和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或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一般2-4小时重新涂抹一次。
0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高发地区,如有亲属出现发热、出血等表现,应尽快就医,并避免无防护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离世,应尽量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处理遗体等。
狂犬病
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闷热天气,动物尤其是犬类易烦躁,人们衣物单薄,被猫狗抓伤、咬伤的情况增多。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俗称恐水症、疯狗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怕水、怕风、畏光等,最终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但及时规范的伤口处置和免疫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预防提醒:
01
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犬只管理是“正本清源”的根本措施。倡导文明养犬,为爱犬办理登记手续,外出遛狗时须牵绳,定期为爱犬接种兽用狂犬疫苗,降低犬只带毒率。
02
提倡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如兽医、狂犬病诊疗人员、犬只或野生动物养殖人员、猎人、从事狂犬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疫苗生产者,以及前往狂犬病高发地区工作或旅游者,及高发地区的儿童等。
03
暴露后,及时前往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科学规范的伤口处置和免疫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由于本病100%致死,接种狂犬疫苗没有任何禁忌症,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都可以正常接种。
高温中暑
近期,高温持续,市民们需注意防暑降温,确保身体健康。
发生中暑风险较高的职业主要包括:户外露天作业人员,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交通警察、田间劳作人员等;高温高湿空间作业人员,如热处理车间工人、炉窑作业人员、厨房厨师等。
预防提醒:
0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02
外出注意防晒,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避免过度暴露于烈日下。
03
少量多次饮水,及时补充水分。
04
中暑后处置: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用一切可行方法降温;如患者清醒无呕吐,可给予含少量盐分的清凉饮料,意识不清或呕吐者为避免窒息,禁止强行喂水;重度中暑者经现场急救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必须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时注意持续降温。
入学前结核病检查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员密集场所传播造成聚集性发病。学校作为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肺结核患者,极易引起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
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是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肺结核患者带病入学,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
预防提醒:
01
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新生体检,需问诊肺结核接触史和可疑症状。
02
高中(含中职)和寄宿制初中新生,需问诊症状并做结核潜伏感染检测。高校新生体检要问诊症状、做胸部 X 光片检查,重点地区和学校新生还需做结核潜伏感染检测。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有皮肤试验(含PPD和EC)和IGRA,有皮肤试验禁忌症者可用IGRA替代。
03
筛查结果异常者,学校需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安排进一步检查并协助处置;对单纯PPD强阳性/EC阳性/IGRA阳性、胸部X光片检查无异常且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新生,可在知情同意后做预防性治疗。
04
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新生,需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开展规范治疗。
来源:江苏疾控、徐州疾控等